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2018全國性公投百花齊放,新住民看得「霧煞煞」

2018全國性公投百花齊放,新住民看得「霧煞煞」

上圖圖說: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TIFA)號召一群東南亞姊妹來到中選會前,表達她們對於新住民參政權的訴求。(彭政添拍攝)

 

 本篇報導由台北順風社「世界旅遊日慈善專案」獨家贊助。

撰文、攝影/彭政添

台灣將在11月24日舉行九合一大選,而去年剛修正的《公民投票法》降低原本「鳥籠公投」的高門檻,造成今年公投議題百花齊放,跨足教育、婚姻、能源、食安和東京奧運正名等議題,五大議題共十案公投綁上這次的縣市長大選,屆時一個人最多可以領15張選票。

公投怎麼投?台灣未來怎麼走?相信你我都已經在網路上看過各家爭鳴的公投懶人包了。然而,還是有數十萬名具有投票資格的各國新住民,苦惱著選舉公報上密密麻麻看不太懂的中文字,她們也關心這塊土地、她們也想要共同參與重要決定,當我們在追求「人民作主、人人參政」的理想時,卻有一群新台灣人依舊被忽視,目前的參政環境仍對她們不夠友善。

選舉是人民表達政治意見的重要活動,可是選舉制度中卻隱藏著不利人民行使其權利的機制,對不諳中文的新移民來說更是如此。台灣有超過54萬新住民,其中26萬名已拿到身分證的新住民擁有選舉與被選舉的公民權,但選舉委員會對於新移民參政的配套措施仍有很大的不足,也間接為新住民參政設下高門檻,因此在11月16日,台灣國際互助家庭協會(TIFA)號召一群東南亞姊妹們到中選會前面陳情,希望中選會能針對新住民的參政權致力改善。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手持自製的東南亞語言版之公投說明來到中選會前,表達她們對於新住民參政權的訴求。(彭政添攝)

舉例來說,今年的10案公投涉及的議題複雜,連台灣人都不一定容易理解了,選舉公報上仍只有滿滿的中文字,讓想參與投票的新住民很頭痛。

從泰國來台灣20年的君君說:「當我收到公投寄來的選舉公報,我發現公投裡面很多字我都看不懂,然後三張滿滿的都是字,讓我頭很痛,根本沒辦法看完,我發現我要投什麼都不知道。」她希望政府可以為新住民姊妹們做母語翻譯,讓她們能看得懂題目。

而從越南來台灣15年的小玲,則對公投主文所使用的字詞表達困惑:「什麼是『是否』?對我們來說我們比較懂『是不是、要不要』而已,『是否』是什麼意思?很多姊妹都不懂『是否』兩字的意思。」就連公投主文都讓她們難以理解了,更不用說如果今天這個章蓋在同意上是什麼意思?蓋在不同意又是什麼意思?如果針對一些較深的詞彙有多一點的解釋,或是母語的輔助,她們可以更清楚的表達自己對政策的看法。


越南新住民小玲(中)雖然來台已經15年了,但還是無法很清楚理解中文裡的「是否」所代表的意思。(彭政添拍攝)


選舉公報上關於公民投票項目的說明欄位,塞滿密密麻麻的中文和艱澀的字詞,讓新住民難以理解公投的訴求與目的。(彭政添拍攝)

去年《公民投票法》的年齡下修,只要年滿18歲的公民就有參與公投的權利,但許多沒有歸化台灣籍的新住民是拿居留證居住在台灣的,雖然她們和我們一樣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但她們沒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只因沒有那張身分證。

從印尼來台灣11年的麗麗說道:「我們一樣生活在台灣社會,我該負的責任我都有負,我有繳稅、有養小孩、有上班,但現在連一個跟我生活息息相關的決定,我都沒辦法表達,只因為我沒有身分證;特別是今年的公投很重要,要討論小孩的教育、討論我們的電要用什麼電、要用多少量、討論我們吃的食物等,但我沒辦法去投票表達我的意見,我覺得很不公平。」麗麗認為,作為一個在台灣生活的人、作為一個有台灣小孩的媽媽,應該可以表達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其實開放不具國籍的新移民投票,已經在許多國家有實施的相關經驗,今天有一位持有永久居留證的姊妹就表示,她每年至少要在台灣住滿半年以上的時間,也就是台灣的政策跟她的生存息息相關,所以台灣國際家庭協會呼籲,至少應該開放持有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士可參與投票。

另外由於《國籍法》規定,新住民取得身分證十年後才有參選(被選舉)的權利,因此就算拿到台灣身分證的新住民,仍只有一半的公民權,所以今天她們也希望廢除必須等待十年才能參選的規定,讓新住民擁有更平等、更完整參與政治的權利。


印尼新住民麗麗(左)由於個人考量沒有歸化台灣籍,但她每年都有盡到納稅、養小孩等國民義務,希望持有居留證的新住民也能像台灣人一樣擁有投票權利。(彭政添拍攝)

最後,總結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主要訴求:

  • 選舉期間要求中選會該做到以下四點:
  1. 提供多語版本的選舉公報,並增加該次選舉有關之台灣政治與選舉制度簡介,包括各層級公職的職責和全縣、公投的意義、設計與內容等相關說明。
  2. 公報應於投票前一個月發送至選民手中,以利選民有充分時間了解候選人。
  3. 在網站上提供多語有聲公報,協助新住民了解公報內容。
  4. 候選人政見發表會應有多語服務。
  • 制度上放寬移民參政權門檻
  1. 廢除《國籍法》第十條關於新住民取得身分證須等十年才能成為參選人的限制。
  2. 持有永久居留證之外國人,可以參與地方性投票。

此外,台灣國際互助家庭協會也針對本次公投議題做了東南亞語言的公投懶人包,包括越南文、印尼文、泰文和英文,已發布在台灣國際互助家庭協會粉專,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前去取閱。

2018公民投票指南(越南文版)

2018公民投票指南(印尼文版)

2018公民投票指南(泰文版)

2018公民投票指南(英文版)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率先針對今年十項公投做成多語懶人包,方便新住民參與本次公投參與。(取自國際家協臉書)

現在,許多候選人都常將新南向政策掛在嘴邊,也視新住民為台灣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是若連基本參政權利的門檻都那麼高,讓她們想要認識台灣的社會環境有諸多困難,新住民姊妹又要如何進入台灣的文化?怎麼進入這個社會呢?

如果連同是台灣人的新住民姊妹都沒辦法照顧好,那新南向政策也只不過是華而不實、譁眾取寵的政治口號而已。

今天的政治參與應要人人都可以參與,不分國籍、不分階級、不管有錢人或沒有錢的人、不管你認識的字多還是少,或是說你是不是在這塊土地上出生,只要我們共同生活,我們應該有權利表達我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