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高穎婕
台灣社會-家中的新成員
近年來,台灣不僅擁有眾多的東南亞移工人口,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比例也日漸上升。這些「新住民」來到台灣,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新生活、也需要克服語言上的障礙,但常見的是,許多家庭有了這些新成員的加入,卻不一定作好接納他們的心理準備,因此,他們往往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克服不友善的環境帶給他們的磨鍊與傷痛。
而我們也能發現,因「婚姻關係」來台的東南亞新住民,以「女性」為大宗。多數時,她們不僅被要求要扮演好「家庭主婦」的社會角色,若是嫁到的夫家環境不理想,她們也同時需要投入職場、擔待家中生計。縱使內外兩頭燒,常言道:「獨在異鄉為異客。」下意識被區別出你我的「異客們」,往往只能咬牙撐過,也因為和家中其他成員有層隱形的距離,在情感上常無法達到真正的親近。
這類的案例不計其數,然而,我們了解到這些情形實際存在於社會,卻往往不會去正視這些問題,並流於事不關己。因此,我將分享一位越南媽媽的親身經歷,希望能透過她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外籍配偶來台後的生活。
正在幫客人細心做臉的小鈴。(高穎婕拍攝)
來自越南的堅忍不拔
那是七月的某個早晨,赤裸裸的太陽將澎湖的每一寸土讓都曬得發燙,我騎著機車穿梭在「鎖港」通往「山水」的路上,循著媽媽所描述的地址,前往拜訪一位從事美髮工作的「越南澎友」。
媽媽提及的粉紫色的招牌就在不遠處,一間美髮工作室佇立在路旁。門上斗大的越南字列出店內提供的各項服務,不只有美髮(gội đầu)、臉部按摩(massa mặt),還有修指甲(lam móng)、紋眉(uốn mi)等選擇。在這間小小的店裡,多種願望卻能獲得一次滿足,這裡是「小鈴工作室」-一位越南籍新住民所開設的美髮美容的店。想當然爾,老闆娘便是這位「小鈴」。
粉紫色的招牌,襯著湛藍的天空與一絲絲的雲,熱情的向我招手(高穎婕拍攝)
門上的斗大的越南字,列出店內提供的各項服務,可見老闆娘真是多才多藝呢!(高穎婕拍攝)
出嫁來台,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生長在胡志明市的「小鈴」,本名「阮渥實」,回想當初嫁來台的原因,她說道:「一開始我根本沒想過會嫁來台灣,那時會嫁過來,完全是因為我阿姨跟丈夫這頭有認識,所以一直介紹我和他結婚。」或許是命運的安排,小鈴與阿姨某次到「媒人所」辦事情,碰巧與丈夫有了一面之緣。當時,小鈴的丈夫對相親對象都不慎滿意,唯獨對窈窕賢淑的小鈴一見傾心,而那短暫的相遇,讓他事後頻頻致電給小鈴的阿姨,表態欲與小鈴締結良緣,希望她能從中幫忙。
在阿姨的百般勸說下,小鈴原先堅持不想那麼早婚,想先工作累積儲蓄,但她轉念後心想:「為何有那麼多人想嫁去台灣,台灣到底有那些吸引人的地方?」好奇心使然,她最後決定嫁來台灣,然而,異鄉人曲折的家庭生活也就此展開。
一面幫媽媽洗頭的小鈴,一面娓娓道出自己的生命歷程(高穎婕拍攝)
「我是家裡的一分子,不是傭人」
「剛嫁來台灣時,我一無所有,也沒有親人在身邊,真的是很苦。」小鈴接著感嘆,「語言溝通」是她最初來台碰到的一大困難:「我和家人一開始常溝通不良,我的中文也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學來的。」
不僅要適應台灣的風土民情,小鈴更需要在短時間內適應夫家的生活。而在這三代同堂、兄弟同住的傳統大家庭,家中的一切雜務,被視為理所當然地落到這位「越南媳婦」身上。「這跟我想得不一樣,我覺得我應該是家裡的一分子,而不是傭人。 」起初的她雖然覺得受到不平等待遇,但也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我那時不太會反抗,所以什麼都自己做,後來也就習慣了。」
又因為對文化差異的不尊重與不了解,周遭的人們免不了對初來乍到的小鈴有過歧視性語言,時常以「越南仔」等負面詞彙形容她,甚至將消遣她的話語夾雜於茶餘飯後間的對談。一開始小鈴聽不太懂,所以總是笑笑的,但後來聽懂了,開始會有些難過,不過她接著澄清:「這些狀況都是少數啦!現在比較少發生了。」面對過去的異樣審視,小鈴選擇釋懷而非怨懟,自她口中流出、那些必經的挫折和艱苦的適應過程,竟也變得雲淡風輕。
辛酸肚裡吞
然而,她也坦言,每當家家戶戶忙著歡慶新年,卻是她的惡夢的開始:「我很羨慕其他越南朋友,她們都有老公疼惜她們,也會在過年時給她們紅包補貼家用,但我卻什麼也沒有。」這一切看在小鈴的眼中,備感心酸,但她只能認清事實,自己努力掙錢負擔節慶的龐大開支。
不僅如此,即使受委屈了,她也無法吭聲。
有次,丈夫感冒欲外出就診,小鈴關心地詢問是否需要陪伴前往,丈夫一如往常地拒絕了。當晚,有台和丈夫駕駛相同型號的車出了車禍,得知消息的小鈴感到很不安,急忙聯絡丈夫想確認他的狀況,但,卻怎麼也連絡不上。家人心如急焚,便將氣出在小鈴頭上,無助的她,只能繼續想辦法。最後,她透過丈夫朋友的協尋,才在電動玩具店找到夜宿未歸的丈夫。她既氣憤又委屈地說:「明明錯的不是我(是在外玩耍的老公),但每次發生什麼事,婆家只會把錯都怪在我頭上,當下,我的眼淚真的快流出來了。」
「為了讓小孩過更好的生活,我們不得不去克服那些難關。」小鈴對孩子相當用心,開口閉口都脫離不了自己的孩子,是位相當盡責的母親(高穎婕拍攝)
錯過了女兒緣,但不能錯過夢想
小鈴現今育有兩子,但她悠悠地說自己更想生女兒:「有一陣子,我一直做夢,夢到一個很漂亮的女娃。」相隔不久,小鈴果真懷孕,看似喜訊一樁,但因家中經濟全靠她一人獨撐,再加上一些苦衷,使得她必須考量有無足夠能力扶養腹中胎兒。礙於現實面,小鈴最後只能被迫流產,卻也讓她後悔至今,因而在道出這段往事時,仍不免讓她紅了眼眶:「沒辦法,為了生活…我只能擦擦眼淚,期盼與孩子有緣再見。」後來又懷上老二的她,受這件事情刺激頗大,為了不讓憾事再度重演,她毅然決定生下第二胎。
「那時,我每天對著月亮許願,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
在她懷孕期間,小鈴的媽媽預計來台幫她坐月子,卻因為孩子早產而不及於第一時間到來,小鈴只好自行先處理了兩週。遠水就不了近火,親人在那遙遠的彼端,身處異地的小鈴,很多事情便須自己扛起,她時常在對話中提及:「沒人幫你,沒人鼓勵你,就算多麼無助,也要忍。」
而後,小鈴與丈夫搬出婆家,原以為家中狀況會改善、丈夫會更盡責,但一切只是枉然。在孩子出生後,小鈴的處境反而更辛苦了,除了身兼多份工作,還須兼顧家中打理。眼見婆婆無心幫忙照顧孩子,無力的她一度想把孩子帶回越南,請媽媽代為短期照顧:「因為我真的太累,累到完全動不了了,但小孩又不能不顧。」短短幾句話,濃縮了小鈴嫁來台灣13年的辛酸。
然而,在與婆家溝通的過程中,不免發生了一些摩擦,使得婆家基於對外配的刻板印象,擔心她是否只是想藉由婚姻斂財或取得身分證,並待目的遂行就會隨時拋下這個家。面對這般質疑,雖然讓多頭馬車的她感到更無力與氣憤,但她仍不斷地用行動證明,「只要是為了家庭,為了小孩,我願意忍」。小鈴篤定地說:「就算再怎麼累,我是絕對不可能丟下我的家庭的,這不是我的個性。」
在生了老二的六個月後,小鈴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她決定回越南學習美髮技術,準備在澎湖開業。
「因為那是我的夢想,我要完成。」
兩位母親聊起了孩子的近況。當話題進入孩子,自然便打開了話匣子。有人說:「為母則強」,從他們的對話中便可得知。許多時候,伴隨著一位母親成長壯大、進而去克服種種困難的,是那堅忍不拔的「母愛」。(高穎婕拍攝)
夢想路上困難重重
小鈴並非一開始便經營起美髮店,「當初我有想做這個,但是實在沒能力…我的老公不會阻止我,但也不會幫我,他要你自己想辦法。」然而,夢想與現實常有段不小的距離,雖然老公從事建築業,但起初的他並不會幫忙分擔生活費,甚至常晚歸或流連電動玩具店,家中的開銷幾乎只能靠著她打工的收入來維持。
又擔任美髮店學徒的收入微薄,當時的家庭環境實在不允許小鈴去學習美髮技術。「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我每天除了努力在賺錢,也需要兼顧家裡的事情,所以我甚至要背小孩出去工作。」當時,朋友們常笑她是黃臉婆,因為她賺的錢總是留給孩子花,自己卻捨不得用,更不用說打理自己了。但為了家計,小鈴不得以只能身兼多份工作,舉凡清晨即起的早餐店員工、餐廳外場的端盤子臨時工、甚至是去到家裡附近的檳榔攤販售檳榔,她都做過。
「我一定會把家裡顧好,這是我的堅持。」
這句話十足展現了她的韌性,也可以連結到小鈴現階段的成功,其實並非偶然。但當時的她一個月辛苦工作的所得,卻僅止兩萬多元,讓前來探望的母親,也曾留下疼惜的淚水。「大家可能覺得,嫁來台灣的新住民幾乎都是比較弱勢的家庭,但我們越南家的生活其實是還不錯的,所以我媽之前(來到澎湖)發現我過的是這種生活,她偷偷地哭了;我爸也曾經來看過我一次,但他回去後就再也沒來了,因為他看不下去。」
「其實父母很反對我嫁來台灣,所以我會覺得,既然當初是我選擇要嫁過來,那我就要自己承擔所有的苦難。」(高穎婕拍攝)
思鄉情
「我對我爸媽很好,因為我爸媽從小到大也都對我們很照顧。我爸總是教我,不要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做自己就好。」可見小鈴一家的感情相當不錯,而父親對她的人格陶冶,也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談到回家的頻率,小鈴說道:「當然還是會想回家啊!」只是她不常回家,往往僅趁機票較便宜時才得以往返一趟,而返程的飛行時數約需三個小時,以至於平時要工作的她便較少回去越南了。「上次回去是因為我父親生病了,最近他又中風第二期,近期一定得找時間回家看看他。」 難得回家一趟,竟是因為家人的病情每況愈下,字句反映出小鈴無法隨時照顧家中父母的哀愁。
在過去訪問的經驗中,有些新住民會較害羞,或較有防備心,但小鈴卻非常健談,個性很好熱絡,甚至在我們離開前邀請我們來越南玩,並到他的老家走一走。(高穎婕拍攝)
小鈴工作室的創立
當我們聊到當初想開美容美髮店的原因,小鈴雀躍地說:「因為我喜歡啊,這也可說是我的夢想啦!我們越南那裏有很多人是做美髮的。」但當時的她會想「自行開店」,仍與孩子脫離不了干係:「那時,孩子還在上幼稚園,需要人接送或照顧,但我在外打工時間都被綁死了,才想說自己開店,比較自由。」從未放棄的她,只是在等待時機成熟。為了開這間店,她自己存了好久的錢,靠著打工攢下的積蓄與朋友的小額貸款,好不容易租下了現在的店面。
她的努力以及為家中的付出,也並非全然被漠視:「我公公在當時拿出一小筆錢借助我,讓我先償還朋友的借款與利息。」這儼然是一筆重要的創業基金,也讓小鈴在深感意外之餘,十分地心存感激。
克服重重了困難,小鈴開始在台學習美髮、美甲與「做臉」,並回鄉取經六個多月,學習濃眉技術及挑選染料。經過3年的努力,小玲工作室成立了。她分享到,雖然自己開店比較有壓力,但這樣生活是她最想要的:「反正錢賺夠就好啦!」小鈴豁達地說。
專心幫客戶「做臉」的小鈴,親切又健談,常與客人聊得非常起勁,因此累積了不少「熟客」(高穎婕拍攝)
小鈴工作室店內一角(高穎婕拍攝)
當我們「同(鄉)」在一起
經營美髮店兩年多,小鈴工作室已成為附近越南朋友的聚會場所,她們會聚集在此談天說笑或玩玩撲空牌,偶爾也能見到她們前來串門子,甚至在小鈴因忙碌而沒空買午餐時,好姊妹們總是能提著餐食,幫忙送上府來。她們的感情是如此緊密地連結在一塊,在異鄉中延續著同鄉情誼,相互扶持,十分難能可貴。
小鈴的朋友(右)前來工作室拿東西,順便串門子。(高穎婕拍攝)
有心、有把握、努力做,我就能做得很好
在我的觀察下,我發現小鈴是一個善於實踐、並且目標明確的人,她的學習能力很快,對於每件事有自己的看法,且能一步步地走在自己規劃的路上。「我的個性比較堅強一點,想做的事,我一定要做到。」小鈴向我們分享,她下個階段的人生目標,是想「做生意」。
「就算婆家對我不好,我能忍則忍,因為我認為我嫁來這裡,要靠的是老公,不是公婆,但若老公不疼妳,只能靠自己了。」熬過那段苦日子,小鈴相當釋懷。在人生地不熟的國度裡,她靠著自己的堅毅,從月薪兩萬多元的臨時工,到現在創立了自己的美髮店,在過程中懂得不斷增進自己的技能,持續學習來壯大自己,條理分明地去實踐目標、勇於築夢,且不因為自己的「特殊性」而退縮。這樣積極獨立的女性,實在令人敬佩。
「我深信,只要我肯努力做,就會成功。」從她的言談間,我們不難去觀察到,她是一位相當正向樂觀、並且對未來的生活持續「向前看」的人。「希望能透過我的故事,鼓勵更多的出嫁他鄉的新娘,無論生活再怎麼辛苦,你們也一定要勇敢、要堅強。」
或許,在眾多遠嫁他鄉的新住民姊妹裡,小鈴只是那滄海中的一粟,但就像澎湖路邊常見的植物-「銀合歡」,靠著一粒小小種子,便能長成在強風中屹立不搖綠葉與枝條,綿延不絕地生長,展現堅韌生命力。
小鈴工作室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鎖港里1966號
電話:0978-207599
小鈴興致勃勃且有自信的分享,她對之後的規畫也非常有頭緒,希望能一步步達成自己的目標。(高穎婕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