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圖說:常桂蓮攜子重返昔日北京工作地,適逢下雪,當時孩子約莫兩、三歲。(常桂蓮提供)
撰文/張允中
照片提供/常桂蓮
「每當我在學校門口等候孩子放學,望著眼前學童魚貫而出,其實我還是不經意會觀察學童身上的書包。雖然現在生意穩定上軌道了,少了比較競爭的心態,不過如果看到學童身上背著自家代理經銷的書包,還是會感到滿足。」
來自中國的新住民常桂蓮落腳臺灣十多年,自2010年左右接觸臺灣本土學童書包品牌,費了好一番功夫談妥代理經銷權後,將產品打進大陸市場,幾年下來默默經營,如今可謂站穩腳步,其中自是少不得酸甜苦辣,然而從她身上看到的,是「不爭」的真實力量。
常桂蓮出身河南省焦作市,當地北倚太行山、南臨黃河,放眼所及盡是無邊無際的田野風光,她從小跟隨務農雙親接觸的,便是小麥、玉米等類的耐旱作物。在1980年代前段出生的常桂蓮,回憶小時候家境還過的去,倒也沒有貧窮窘況,或許上有大姊、二哥的家庭背景,形塑了她專注當下、惟不強求的特質。
常桂蓮在河南省故鄉的老家外貌,是村子裡少數未拆保存迄今的老房子。(常桂蓮提供)
常桂蓮的兒子三、四歲時,悠遊於河南外公家的小麥田裡。(常桂蓮提供)
孩提時代的農村生活經歷,造就常桂蓮樸素低調的行事風格,後續因著職業學校實習之故,她來到北京大城並選擇留下來。雖是出身農村,但她一個女孩子進到首善之區,未見羞澀卻步,反倒展現堅毅忍耐性格,就像家鄉的耐旱作物一般,只要些許水源灌注,便能扎根緊抓土地、進而結實帶來收穫。
當時常桂蓮搭上北京中關村發展勢頭,從事電腦等3C用品銷售,見證資訊產業興旺的美好時代,也就在那段時間,她遇見前往當地出差洽購器材的臺灣先生,經過一段時間交往決定託付終生,於是她「切換模式介面」嫁來臺灣。
來到臺灣後,常桂蓮一家定居臺北市北投區,地景雖不似家鄉那般無垠平野,不過近郊同樣有山勢起伏,高低落差帶出力量,也將常桂蓮的目光導向不同層次。來臺初期她憑著在北京的工作經驗,進駐臺北地下街銷售電子產品,但生意慘淡作收,回歸家庭時,她受大陸昔日好友所託拜訪廠家洽談產品授權,便這麼一頭栽進學童書包代理經銷,一路走來看了很多、學了很多,也讓自己經濟自主有餘。
由於婆婆有地緣關係,常桂蓮曾經在婆婆陪同下,搭火車來到臺中海線大鎮 -- 大甲區接觸書包工廠。當她初抵工廠時頗為詫異,因為那竟然是田中央的一處鐵皮廠房,而非想像中的辦公大樓。當她說明來意後,工廠接待主管未置可否,僅說不妨先參觀生產線後續再談,當時常桂蓮覺得很奇怪,壓根兒不解對方何以生意上門有錢不賺,幾經交涉相處,才漸漸明白廠方除了試探摸底外,重點在於闡述經營理念:該間書包工廠並非一昧追求獲利最大化,而是穩紮穩打、謹慎拓展市場,當時聽到的經營策略讓常桂蓮咀嚼再三,如今也內化成為自己的經營心法。
學童書包銷售具有季節特性,開學前後是高峰旺季,而臺灣製的書包品質優良、瑕疵不良品極少,這也是常桂蓮想拓展大陸市場的理由。取得該間書包工廠信任後,常桂蓮透過人脈前往大陸佈局,她代理的臺製書包因產地優勢和市場定位得宜,一路擴展經營版圖,如今書包從大甲的工廠出貨後,便運送至臺中港封箱裝櫃,分赴廈門、天津兩地港口,再憑藉協力廠商配合分裝逕送經銷點。
由於慧眼獨到,常桂蓮的書包代理經銷事業堪稱藍海,經營迄今尚屬平順,雖然曾遭遇盜版侵權問題,所幸正版臺製書包作工優良、禁得起「山寨版」的考驗,市場基本盤穩健,幾年後盜版也就銷聲匿跡。拜科技進步所賜,當今社會網路暢通、電腦手機發達,指尖經濟無所不在,常桂蓮只要坐在臺北辦公室內,便能調度物流、經手金流,一步一腳印經營事業。
常桂蓮(後排右二)十分重視與合作廠商互動聯繫,春節期間攜子參與商場餐敘。(常桂蓮提供)
常桂蓮為代理的臺製書包拍攝宣傳照時,邀請鄰家小孩和自己孩子(右一)入境擔任模特兒。(常桂蓮提供)
回憶剛開始做書包代理經銷時,初期常桂蓮還沒建立起運往大陸的物流管道,書包出貨後只能先從臺中運送至她臺北家中,由她親自分裝後再出貨,扮演起「一人公司」角色,她笑說:「還好我們家是公寓一樓,旁邊是社區通道,在不影響鄰人通行狀態下,可以暫時將書包堆在那邊。」度過創業艱辛期後,增加的業務量讓情況改觀,出貨已是貨櫃計算,後期她省去勞力活後,也多了思索經營走向的時間與精力。
能在商場上獲得成功,常桂蓮點滴在心頭的是夫家婆婆的理解與支持,事實上如果不是婆婆當初提供她一筆創業資金,之後的連串故事根本無從展開。雖然婆媳之間仍偶有磨擦,但事過境遷後,常桂蓮也多半能理解婆婆的成長背景,逐漸平復當下的不滿情緒,並視為「自我修練」;換個角度想,她也能體會當初接洽書包工廠時,接待主管給她的相關建議 -- 如果不能放下既有定見,就不易以同理心面對眼前人事物,更遑論要談生意買賣了。
「我現在已經賺回當初向婆婆借的創業資金了,雖然她沒開口要,不過我就是備著,隨時可以還她。」心懷感恩是常桂蓮的現況心境,感謝婆婆一路上的堅定支持,讓她的事業從無到有,並邁入穩健經營。
出身河南、曾旅居北京,在陽明山腳下遙想家鄉太行山麓,常桂蓮的「不爭」展現出樸實力量,打穩事業活絡經濟,在臺灣土地上演繹獨特的「書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