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境外生健保費調漲政策:當國籍成為原罪時

境外生健保費調漲政策:當國籍成為原罪時

上圖圖說:「境外生權益小組」以各種語言製作標語,抗議陸生納保卻調漲境外生健保費的作法。(境外生權益小組提供)

撰文、攝影/楊麗娟
照片/境外生權益小組提供

「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但我以前很喜歡五五六六,後來又超迷星光幫。」
「我看了偶像劇《惡魔在身邊》,嚮往台灣校園跟都市的樣子,就一直很想來台灣。」

「境外生權益小組」的黃康偉、陳曉妮,分別說起各自對台灣產生興趣的緣由,兩人目前都是在台灣攻讀碩士的馬來西亞學生,但當她們從故鄉啟程出發時,也許難以想像現在的境況 -- 每周打工限制20小時、居留需滿六個月才能納健保。而現在,台灣政府又意圖修法調漲所有境外生的健保費,從每月繳交749元調漲到1249元,對學生來說是沉重的負擔,也使過去境外生所承受的、來自社會與政策具歧視性的國家主義浮上檯面。

 

陸生納保,卻把境外生拖下水?

所謂境外生,是所有僑生、陸生、港澳生、外籍學生等非台灣本地學生的統稱,但陸生受限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限制,在台灣求學期間都無法加入健保,如果要看病必須全額自付,而陸生以外的境外生則可以加入健保,每月保費749元。

2016年10月民進黨政府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中,總統蔡英文基於「人道考量與人權價值」,決議將陸生納入境外生並參與健保,雖然這項決議的出發點看似良好,但因健保資源有限,因此境外生每月要繳的健保費將從現行的749元調漲至1249元,使部分境外生認為「我們被陸生拖累了」,但黃康偉認為,若因這種轉移矛盾的說詞而仇視對方,則難以迫使蔡政府確實回應調漲的核心因素。

4月28日排審《全民健保保險法》修正案當日,境外生權益小組於立法院外抗議並演出行動劇,象徵每月1249元的高額健保費,會將幾無收入的境外生壓垮。(境外生權益小組提供)

「境外生權益小組」的成員目前有外籍生、陸生、甚至本地生,他們整理國內外的健保數據,並召開說明會、記者會與抗議活動,提醒政府與大眾,這個新政策並未實現政府所謂的公平,特別是未依個人經濟收入而收取合理的健保費,足以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對未來政策的合理性感到質疑與不安。

黃康偉說,雖然他們在校園說明會時常面對許多台灣學生質疑,且目前沒有政黨支持他們的主張,但境外生權益小組仍執著喊出「不分本外」的口號,試圖將本地人拉入同一陣線,並解構台灣政府及民間的排外迷思,直指政策的不合理。

 

違背健保立基概念的新政策

健保是一種具有疫情管控功能的共同基金,從建立初期就強制全民納保,且將年輕體健者與收入較高者都納入,防止其資金體質的弱化,故健保與其說是國家福利,更像是居民之間具有互助概念的社會保險,而境外生多屬年輕世代、不常生病看醫生,因此其繳交的健保費大多數都會回流到「健保大水庫」中,保障其他本地的使用者。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2015年國內僑生與外籍生共30,946人,該年僑外生總共貢獻了新台幣2.78億元的健保費,但使用的醫療資源僅1.31億元,換句話說,過去境外生在每月僅繳交749元健保費的情況下,一年仍貢獻1億多的盈餘到健保基金內。

黃康偉說明境外生並無損害健保資源,反而過往繳交的健保費一直為健保基金帶來盈餘。(楊麗娟拍攝)

而蔡政府的新政策也違背一直以來的「量能負擔原則」,根據中央健保署現行的「公、民營事業、機構及有一定雇主之受僱者保險費負擔金額表」來對照,若境外生每月繳交的健保費調漲至1249元,等同是一位月收入超過87,600元的高薪本地人所該付的健保費。

境外生跟台灣學生一樣,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都要消費,然而大多數時候,境外生繳交的學費比台灣學生更高,且境外生打工時數受到限制(陸生甚至無法打工),因此許多家境不寬裕的境外生在台灣過的十分辛苦,如今卻又即將面對更高額的健保費負擔。

作為一個合法居留在台灣的人,每一位境外生都理當擁有維護健康的權利,但目前蔡政府的政策卻是以「國籍」來區分,忽略了健保創立的原始理念,要求境外生繳交比本地人更高的健保費,才能比照本地人擁有醫療資源,加上前述資料顯示境外生每年為健保基金帶來一億多元的盈餘,因此境外生對於調漲健保費的政策難以信服、引發爭議。

 

本地、外籍分化的擴大影響

當蔡政府高調推行新南向政策、積極在新興亞洲國家召募學生來台留學時,國內的這一群境外生,現下卻必須面對政策的不合理,而這也可能會使台灣社會對「外來者」的既有負面印象加深,彼此隔閡更大。

「我們很開心的來台灣念書,但發現社會上很多人對外籍學生的偏見很難消除,我甚至聽過,有本地人曾說外來者會製造國安問題、或僑生是別的國家走狗之類的。」黃康偉笑說,有時人家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他會故意說「我是南部來的」。

「事實上我也沒說錯啊,只是我沒說我的南部到底有多『南』嘛!」刻意隱瞞自己的馬來西亞人身份,或許能避免被對方的刻板印象或歧視傷害,這是黃康偉不得不的選擇。而來自中國的陸生情況更糟糕,他們在台灣居民眼中可能被視為「敵國人」,常常一開口說話,就因口音被警覺或歧視。

前台灣大學大陸學生會會長陳瑞遠(左)及「境外生權益小組」成員黃康偉(右),在交通大學的說明會上分享自己在台灣生活所遭遇的困擾。(楊麗娟拍攝)

前台灣大學大陸學生會會長陳瑞遠表示,他繳給台大的學費一年超過十萬,但因為自己是陸生身份,時常面臨無法打工、無法實習等狀況,常常獲得的官方解釋就只有一句「你沒有資格」。像他這樣的境外生,來台讀書除了有學業壓力,還要自己面對許多社會排擠及政策風險,他形容:「我們的學習之路並非受到祝福,而是冷眼以對。」特別在這次調漲健保費的爭議中,最讓他難受的,是許多反對他們的本地學生喊著:「那就回去呀」、「不爽不要來」。

 

境外生不等於「問題」

黃康偉說,每個人都希望世界對台灣更為友善,讓台灣文化內涵更豐富,那麼何不從關心與幫助身邊的境外生開始?小組將境外生定位成「最熟悉的陌生人」,並非與台灣人是對立關係。

現在有些論點把台灣社會的問題如失業、健保倒閉等,通通推到外籍移工與境外生身上,讓這群無法發聲、沒有投票權、沒有政治力量的人默默吞下這些責難,但這種單方面指責的方式,不會真正解決問題。

如陳瑞遠所說,陸生或境外生是跨國文化交流的橋樑,他們因為對台灣有美好想像、對高等教育有嚮往…等原因來台,但來台後卻因為國籍的關係,讓他們不停地面對社會歧視與政策差異化的對待。

「境外生權益小組」整理的各國境外生健保費用比較表。(境外生權益小組提供)

 

小組訴求:本地生、境外生應收取同額健保費    

當部分北歐與歐洲國家(如上圖)免除境外生健保費、或使其負擔金額等同當地中低收入者時,台灣卻向教育商品化的英國、健保商業化的美國看齊,若政府是這種思維,那台灣所強調的多元文化交流與新南向政策,看起來只是在掩蓋對他國經濟的榨取與索求。

此外,社會上本外居民的分化與對立,以及國籍衍生的優越感與歧視問題等,將會把更多潛在的來台留學生擋在國門外,忽略了境外生為台灣社會帶來的豐富活力與文化交流。雖然目前本地生與境外生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但這個調漲境外生健保費的政策,卻像一把刀子一樣,把所有學生按照本國籍、非本國籍切成兩半。

健保過往從境外生身上獲取不少收益,但現今國家卻執意以本國、外籍之分來進行差別收費,明顯違反健保的初衷理念,對本地人來說,這並非保障自己權益,而是容許國家在未來行使更多損害你我人權的可能。

「境外生權益小組」交大場說明會上,有本地學生發言認為境外生在台灣應該有些權利要受到限制,不能與本國居民相同。(楊麗娟拍攝)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