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從電影《親愛的大笨象》淺談泰國的大象文化

從電影《親愛的大笨象》淺談泰國的大象文化

前言:邁入第十九屆的2017年台北電影節,今年規劃「亞洲稜鏡」、「東南亞新勢力」等單元,希望將亞洲各國不同風格的電影帶給國人。由於這些電影呈現出各地不同的歷史文化及風土民情,因此台北電影節特別與《移人》合作,邀請東南亞各國的新住民先行觀看試片後,在不透露劇情的前提下,以最道地的觀點介紹這些電影中蘊含的文化意義,並撰寫一系列文章刊登於《移人》及其他露出媒體,盼望能帶給國人更多元的影片觀點。

本文另有泰文翻譯,請點此觀看

 

泰國文化口述、泰文翻譯/吳巧儂(泰國新住民)
撰文/Asuka Lee

2017年出品的電影《親愛的大笨象》(Pop Aye),描述一位失意的泰國中年男子Thana幫助大象「Pop Aye」返鄉的故事,而電影中最吸引人的角色,就是那頭既可愛、又聽話的大象「Pop Aye」了,因此我想以我居住在泰國的經驗,向大家介紹泰國的大象文化。

我的故鄉烏隆府(Udon Thani)位於泰國東北部,當地非常偏僻,小時候沒什麼特別的娛樂,但每一到兩年社區裡總會有一件大事,就是養象人會牽著大象來社區做生意,每當大象出現時,所有小孩都樂翻了,紛紛把握機會跑來看牠的樣子。

大象是泰國的國寶,每頭大象都有自己的身分證跟名字,電影裡的大象叫「Pop Aye」,但我聽過最怪的大象名字叫「玻璃」,養象人也必須接受專門訓練,才能跟大象溝通,如果傷害或棄養大象都是違法的。這些養象人很多來自靠近柬埔寨的素林府(Surin),當地是全泰國飼養大象最有名的地方,因為大象力氣很大,所以牠們會被訓練來幫忙農事。

每當農事淡季、無事可做時,養象人便會牽著大象出遠門「賺外快」,就像電影裡面Thana先生牽著「Pop Aye」一人一象在公路上行走的畫面,雖然台灣看不到這種場景,但在泰國各地都能看到。

養象人從居住地出發後,會選一條公路,然後牽著大象一個一個走進路邊的村莊,他們會向村民收費,譬如說摸大象一次10泰銖、小孩坐大象一次20泰銖,等到這個村莊的錢收的差不多了,就繼續牽著大象往下一個村莊出發,晚上累了就隨意找地方休息,一路用雙腳走到養象人決定的終點才返鄉。

由於養象人平均每一到兩年才會來同一個村莊一次,因此每當大象來我們社區時,我們都會搶著坐大象,一頭大象最多可以載三到四個小孩子,那時沒有梯子,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我們就從房子二樓陽台直接跳到大象背上。

除了坐大象、摸大象之外,由於大象是吉祥的象徵,大人會叫我們小孩子彎腰從大象的肚子底下走過去,有點像是台灣的「保平安」,希望藉由大象的神力把身上不好的氣消除掉。

 

本文新住民文化講師:吳巧儂

來自泰國東北部烏隆府,嫁來台灣18年,曾擔任四方報泰文版編譯、泰文老師、新北市大豐國小志工媽媽、國立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2014年以廣播節目《幸福聯合國》獲得第50屆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個性活潑外向、喜好交朋友,常出沒於台灣各地的泰國文化節慶場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