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NGO與動保(系列三之二)】宣教動保同時尊重其信仰,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盼移工、雇主接受雙向教育

【NGO與動保(系列三之二)】宣教動保同時尊重其信仰,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盼移工、雇主接受雙向教育

   本篇報導由社團法人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贊助刊登

撰文/Asuka Lee
照片提供/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系列報導前言:

在越南,食用狗肉是一種流傳數百年的傳統,尤其在北越寒冷的冬季,民眾喜愛吃狗肉作為冬日進補,並深信這項傳統具有消災解厄、帶來好運的效果;然而隨著1990年代東南亞移工大量進入台灣後,開始出現移工殺害貓狗食用的案例,引發國內民眾反彈,台灣也在1998年制定《動物保護法》,針對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者處以拘役或罰金,不少移工犯下過錯後遭遣返出境、丟掉寶貴的工作,深深懊悔不已。

但,扣除掉嚴刑峻法與對立仇恨之外,具有動保意識的台灣人與習慣吃狗肉的越南移工,在這項議題是否存在軟性的對話空間?受限於語言隔閡,願意對此付出心力的動保團體少之又少,創立於2013年的「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動平會)是其中的異數,也是國內極少數願意投注資源針對東南亞移工做動保教育的民間團體。

2018年動平會先後與GWO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新北)、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台北)、1095文史工作室(台中)三個經常接觸外籍移工的NGO合作,希望擴大對東南亞移工的影響力,讓來自異國的勞動者們了解動物生命的可貴,避免觸法喪失寶貴的工作機會。《移人》記者在動平會委託下,特地專訪三間NGO並撰寫系列報導,希望讓讀者們認識這群默默為寶島社會促進族裔和諧的工作者。

創立於1971年的新事社會服務中心,隸屬於天主教耶穌會,座落在台北市新生南路上的聖家堂後方,猶如許多來自西方、走入台灣偏鄉貢獻一生的傳教士一般,由西班牙籍神父古尚潔所創立的新事在早期即開始關注台灣社會裡的弱勢族群如基層勞工、職災受害者、原住民等;1990年代外籍勞工引入台灣後,很快也成為新事接觸、服務的對象,除了主動幫外籍漁工發起募冬衣活動外,也設置了一處安置中心(庇護所)來收容保護遭受虐待的受害移工。

近年來國內新聞不時報導外籍勞工殺害流浪貓口食用的事件,引發愛護動物的民眾反彈,更加深台灣社會對於外籍移工的歧視,然而事前預防永遠勝於事後治療,長期致力於向外籍移工族群推廣動保觀念的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因緣際會下與新事搭起了合作的橋樑。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三名成員韋珊(左)、陳妙旋(中)、陳大衛(右)手持動保文宣合照。(Asuka Lee拍攝)

新事社工督導韋珊以及資深督導陳大衛,是中心裡最常接觸、服務外籍移工的成員,兩人表示由於中心本身每年都會固定幫各國移工舉辦不少相關活動如移工運動會、印尼開齋節等,都吸引不少人潮,自從2017年開始與動平會合作後,便藉由這一系列活動場合趁機對各國移工進行動保觀念的宣教,成效都還不錯。

中心裡的印尼語通譯、印尼新住民陳妙旋來台灣超過20年,在新事服務也長達5年,由於本身是印尼人,陳妙旋回憶歷年來新事為移工舉辦過的活動裡,讓她最有感覺的是開齋節 -- 雖然現今許多縣市政府都會為境內的印尼移工舉辦大型的開齋節活動,不過新事的開齋節非常有草根味與人情味,她們會請來移動式舞臺車,開進公園空地搭建臨時舞台,然後再透過人際關係邀請過往服務過的印尼移工前來參加,如此一來現場觀眾都不是陌生人。而是曾經彼此患難共處的伙伴。

在這種集體同樂的氣氛中。自然容易對大眾宣導觀念,陳妙旋笑說,有時甚至不用她自己講,不少移工都會主動拿取海報站上台向其他同胞強調動物保護觀念的重要性,還會互相設計有獎徵答,將《動物保護法》的刑責、罰款金額等知識融入題目,只要有參加過這場活動的印尼移工,都對這些相當難忘。


新事開齋節活動現場,一名印尼移工(右二)手持海報向台下觀眾宣導動保觀念。(新事提供)


陳妙旋(前拍蹲下者)與參與開齋節活動的印尼移工手持動保文宣合影。(新事提供)

除了開齋節外,新事也有與輔仁大學合作開辦外籍移工免費中文班,每週日早上都有一批越南、印尼、菲律賓移工拾起書本前來上課,韋珊表示這一系列課程除了語言學習外,最大的價值在於文化交流,課程中會安排幾次機會讓各國移工學員試著以中文介紹母國文化,同樣的在進行動物保護教育時,也會以中文講解「愛護動物就不要傷害牠」等標語的意思,這樣移工學員們結業後,如果在外面被民眾冤枉殺害貓狗的話,至少擁有能跟對方說明清楚的中文對話能力。

而在新事自己的辦公室裡,也有在週日舉辦的「看護訓練課程」,由於台北市的移工類型多為印尼家庭看護工,因此不少印尼移工利用假日前來自我進修,她們同樣也在課堂上額外接觸到動物保護的觀念。


輔仁大學移工中文班課堂上,越南移工手持動保文宣呼喊中文口號。(新事提供)


輔仁大學移工中文班課堂上,印尼移工觀看動保宣導影片。(新事提供)


新事中心「看護訓練課程」的印尼移工學員與動保宣傳品合照。(新事提供)


印尼移工學員在課堂上觀看動平會製作之《大廚不殺狗》影片。(新事提供)

聽完一系列新事針對外籍移工族群所做的動保教育後,陳大衛資深督導卻感慨地說:「其實不少在台灣工作的移工,都很尊重本地社會善待動物的觀念,但卻不是每一位雇主都能尊重移工的信仰。」

他解釋,其實在伊斯蘭教信仰中,狗是象徵「不純潔」的動物(出自於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聖訓》),因此大部份信仰虔誠的印尼移工別說殺害狗了,連碰觸狗都不願意,但新事就曾接過印尼移工投訴說被台籍雇主要求帶寵物狗外出散步,讓這名移工非常受傷,因此在對移工做宣教時,更好的作法是同時對雇主做雙向教育。

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是人與人相處建立互信的第一步,放眼古今中外亦然,但我們在要求外籍移工接受台灣社會信奉的動物保護觀念時,雇主們對其信奉的傳統宗教又能給予多大的空間呢?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辦公室牆面上,寫滿了曾經受過幫助的外籍移工之感謝留言。(Asuka Lee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