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董哲遠
圖片提供/南洋台灣姊妹會
《水上市場:波濤中的越南》桌遊宣傳影片
長期致力於推廣東南亞新住民文化、促進族群融合的「南洋台灣姊妹會」,過去多次透過講座、課程、劇場、街頭抗爭等方式進行倡議,而近期,她們又有了新點子 -- 要透過在台灣十分熱門的桌上遊戲(桌遊)來介紹越南的風土民情,而且,這會是一款「讓越南人自豪、也讓台灣人感到親切」的桌遊,於是經過兩年籌備及策劃,這款名為《水上市場:波濤中的越南》的桌遊正式於2017年12月4日於群眾募資平台上線集資。
南洋台灣姊妹會現任理事長洪金枝是越南新住民,本身從事長達八年多的越南語言教育。遙想當年,台灣的教育並不重視新住民與東南亞議題,因此前幾年洪金枝都是在零經費的窘境下,於每個晨間的早自習,透過讀本、影片,帶領新住民之子們學習留在他們血液中的那塊原生語言,一路上的教學歷程,有種種的碰撞與喜悅。
某天,洪金枝靈機一動想到,台灣年輕人現下非常喜歡玩桌遊,那何不把語言教學化作一副副卡牌、把文化教育鑲成一張張圖片,將越語與越南文化融成一款桌遊,讓一般社會大眾更容易親近異國文化呢?
南洋台灣姊妹會理事長洪金枝,利用卡牌向學生做越南語言教學(南洋台灣姊妹會提供)
歷時兩年測試與製作
《水上市場:波濤中的越南》桌遊專案企劃梁組盈,長年在姊妹會擔任志工,也曾擔任組織的秘書長。梁組盈說:「當初在籌備桌遊時,由於我們是倡議人權的非政府組織,組織內部沒有從事桌遊產業的專業人才,因此在設計遊戲時,我們不太清楚要如何拿捏遊戲困難度及遊戲方向;對此我們邀請了知名桌遊《翻轉大稻埕》的作者蔡惠強擔任遊戲編輯,讓整體製作過程更加流暢與順利。」
此外,在越南歷史事件考據上,團隊找了學術界的學者來檢查有沒有詮釋上的問題,同時也邀請越南當地人做審查,仔細檢視桌遊裡頭的越南語以及美術視覺,是否脫離真正道地的越南、而淪為台灣人想像的越南。
最後,梁祖盈驕傲地說:「在這款桌遊裡頭,每個卡牌與圖騰都是有其意義的,它們呈現道地越南文化的一部份,並不是台灣人幻想出來的越南。」
為使遊戲更臻完美,團隊邀請幾位贊助者先行於2018年1月於新北市永和區「流民棧」進行體驗試玩。(董哲遠拍攝)
遊戲設計謝世軒(左)、專案企劃梁組盈(右)是本款桌遊的靈魂人物。(董哲遠拍攝)
開發遊戲的這兩年間,團隊跑遍北中南部的小學,與小朋友們一同測試桌遊,測試對象不限新二代、或是一般的學生。不過團隊觀察到,在進行遊戲時,新二代的孩子們特別容易感到驕傲與開心,因為他可以告訴同學:「我知道香茅是什麼!」「我看過香蘭葉!」然後便手舞足蹈介紹起他們家鄉的文化與特產;特別是去過越南的孩子,更興奮地大聲說道:「我去過越南,我吃過河粉還有法國麵包!」
這些來自孩子們的正向回饋讓團隊十分欣慰,因為這代表《水上市場:波濤中的越南》不僅僅只是一份紙本印刷的教材,它同時讓孩子們透過遊戲學習越南語言與文化,更讓新二代的孩子們對自身的文化感到認同與驕傲。
結合語言與文化的桌遊
《水上市場:波濤中的越南》有兩種玩法,其一是最初研發的語言教學版本 ——「波濤腦力戰」,透過在越南水上市場的情境學習越南字母與字彙,讓孩子能邊玩邊學習;其二則是「湄公爭霸戰」,結合了策略與文化情境,要透過燒腦的佈局,才能在各種歷史事件與不同玩家的優劣勢下,獲得最大利益制霸湄公河。
「湄公爭霸戰」遊戲試玩的過程。(南洋台灣姊妹會提供)
集資最後倒數,2月20日即將截止!
身處在一個移民社會的台灣,光是在華人族群就區分為閩南、客家、外省,更不用說五十萬從東南亞、亞洲、甚至世界各地移居而來的新住民及新二代,因此如何教導整體社會去互相擁抱彼此相異的語言與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不過或許在真正去愛、去擁抱之前,我們能點點頭踏出那步「認識」的開始,這款《水上市場:波濤中的越南》桌遊,或許能成為您認識越南的第一個「開始」。
《水上市場:波濤中的越南》於「嘖嘖」群眾募資平台的集資時間已邁入最後倒數,專案將於2月20日結束,如果您也想趕快擁有一份這款桌遊,請把握最後機會前往專案網址贊助唷!
《水上市場:波濤中的越南》贊助網址: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y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