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2017宜蘭縣文化平權系列活動:報導三】南方澳乍見皮影舞台劇     漁工、學子一齊觀戲同樂

【2017宜蘭縣文化平權系列活動:報導三】南方澳乍見皮影舞台劇 漁工、學子一齊觀戲同樂

撰文/Asuka Lee
照片/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近幾年台灣劇場界掀起一股以外籍移工、新住民為主題創作的風潮,從2015年開始,陸續出現《厝邊皮影班》、《微塵‧望鄉》、《我的媽媽是Eny》、《吉卜拉》…等與「移人」相關的高水準戲劇作品,然而,這些作品的演出地點多集中於西部地區,包括宜蘭在內的東部民眾少有機會接觸到這些佳作;此外,雖然這些戲劇裡都有移工及新住民角色,但大多由台籍演員飾演,且全劇對話以中文為主,對真正的移工、新住民來說,縱使劇情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但聽不懂中文還是讓其難以融入劇中情境。

2017年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在籌備「偶遇的人生:文化平權系列活動」時,察覺到東部民眾能觀賞的藝文活動遠遠比不上西部,儼然也是一種不平權,因此便力邀主演《厝邊皮影班》的「身聲劇場」前來宜蘭演出該戲,除了讓一般民眾免費觀戲外,也想讓地位更低的外籍移工擁有看戲的權利,因此大膽捨棄宜蘭、羅東兩地硬體設備良好的演藝廳,改去有眾多外籍漁工的南方澳演出,希望讓這些異國朋友們就近來看戲。

於是在11月3日、4日兩天,「身聲劇場」連兩日在南方澳漁會大樓四樓禮堂演出《厝邊皮影班》,不但吸引當地岳明國小師生前來觀戲,也透過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牽線,邀請十多位港區的印尼漁工抽空前來看戲,而為了服務這些看不懂中文的外籍漁工,「身聲劇場」事前還特別將所有演員台詞翻譯為印尼、菲律賓語,演出時再同步以投影方式將外語字幕顯示於舞臺上方,讓漁工弟兄們直呼相當貼心。

11月3日開演前,《厝邊皮影班》導演吳忠良向岳明國小學童講解劇情大綱。

11月3日開演前,岳明國小學童仔細閱讀《厝邊皮影班》文宣。

11月4日開演前,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邀請十多位印尼漁工前來看戲。

「身聲劇場」特別另外幫外籍漁工準備《厝邊皮影班》的印尼、菲律賓語文宣,十分貼心。

《厝邊皮影班》的劇情主要圍繞在三位充滿草根味的市井小民「狗屎」、「水桶」、「將軍」身上,藉由這三人湊成皮影戲班參與宮廟節慶的過程,反映出底層小人物在社會洪流裡載浮載沉的現況與無奈,雖然描述的是沉重的題材,但演出方式相當誇張滑稽,整體節奏歡樂明快,不少橋段都讓人會心一笑。

而《厝邊皮影班》全劇最大特色,則是真人搭配皮影戲的演出,打破過往大家認知裡皮影戲是「真人躲在幕後操控戲偶演出」的刻板印象 ── 「身聲劇場」巧妙運用影子這個元素,設計多場「真人透過人影與偶影對話」的橋段,讓觀眾難以分辨在布幕後方的到底是真人或是戲偶?最後甚至讓戲偶從幕後跳出來成為真人、幕前的真人反而變成戲偶,這種真假虛實之間的撲朔迷離,可說將劇場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讓人頗有「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之感。

此外,《厝邊皮影班》特別在劇中安排三位印尼移工的配角角色與三位主角對戲,雖然這三名印尼移工戲份不多,且多半擔任搞笑甘草人物,但仍透過一些劇情設計,畫龍點睛帶出外籍移工在台灣思念家鄉、難捨親情、甚至被污名化的情況,特別是其中由馬來西亞籍演員張偉來飾演的印尼移工「阿包卡包」,其活靈活現的演出,讓人幾乎以為這角色是找真實外籍移工來扮演的。

《厝邊皮影班》劇情圍繞在三位市井小民「水桶」(左)、「將軍」(中)、「狗屎」(右)身上,三人分別代表不同的社會底層族群。

為讓外籍漁工方便看戲,「身聲劇場」事前特別將演員對白翻譯為印尼、菲律賓語,演出時再同步以投影方式將外語字幕顯示於舞臺上方。

除了三位主角(前排)外,劇中特別設計三位印尼移工角色(後排)擔任配角,為全劇帶來不少歡笑。

馬來西亞籍演員張偉來飾演的印尼移工「阿包卡包」(戴墨鏡者)不時跑到台下與觀眾互動。

《厝邊皮影班》除了讓演員在幕前與偶影對戲(左圖),甚至還讓演員站到幕後透過人影與偶影對戲(右圖),讓人分不清真假虛實

近兩小時的戲演完後,觀眾的反應又是如何呢?岳明國小學童歐瑄糴(音「迪」)受訪時說,劇情主要圍繞在大人身上、沒有小孩子角色,讓她看不太懂劇情發展,不過對劇中那位漂亮的印尼女移工很有印象;另一位謝沛柔則說,第一次看到這種真人結合皮影戲的表演方式,覺得很新鮮,此外她覺得戲中的移工很可愛,跟平常在街上看到的移工感覺不太一樣。

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則透露,來看戲的印尼漁工們反應非常熱烈,一來是戲中有三位印尼移工角色讓他們感同身受,二來印尼當地本身就有皮影戲文化,三來演出過程有印尼語字幕供他們閱讀,讓漁工們很快就能融入劇中角色的喜怒哀樂,因此在演出結束後,漁工們也開心地跑去跟演員大合照。

最後,這次「演出到港」促成了一項重大的意義,那就是讓外籍漁工踏入他們過往十分恐懼的漁會大樓 ── 由於平日在此進出的都是漁船船長或船東,皆是從上對下管理外籍漁工的高層人物,讓他們來到這邊就覺得矮人一截,平常根本不敢踏入這棟建築物;然而藉由這次《厝邊皮影班》演出,使外籍漁工突破了一項長期無法克服的心理障礙,並進入漁會大樓與一般台灣民眾平起平坐看戲,不啻也是一種「文化平權」的展現。

岳明國小學童歐瑄糴(右)及謝沛柔(左)不約而同都喜歡《厝邊皮影班》裡面的移工角色。

受邀來看戲的印尼漁工與《厝邊皮影班》全體演員合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