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圖說:菲律賓人習慣製作星星造型的燈籠來慶祝聖誕節,此燈籠在菲律賓文裡稱為「Parol」。(Asuka Lee拍攝)
撰文、攝影/Asuka Lee
前言:
黑暗來臨之時,人們總是點燈,點了燈就照亮黑暗。在台灣,為了紀念祖先或是替親人消災祈福,許多廟宇會設有「光明燈」,在逢年過節之際,進行點燈的紀念活動;農曆七月,為了接引亡魂,為它們照路,也有「放水燈」的儀式;還有,元宵節,大家除了吃湯圓也會提燈籠,甚至各縣市都有燈會。
此外,自從台北縣平溪鄉(現今新北市平溪區)在1990年代重啟放天燈的儀式後,「施放天燈」成為家喻戶曉的活動。許多人會在天燈上寫滿祝福與願望,將天燈點燃升空,望著冉冉上升的天燈,祈禱著願望能夠實現…。
(引述自南洋台灣姊妹會《南洋夠了沒?-- 點燈南洋》活動文案)
除了上述台灣的各種「點燈」儀式之外,其實在許多東南亞國家,也有不少跟「點燈」相關的節慶,因此致力在台灣推廣新移民母國文化的南洋台灣姊妹會,於10月15日舉辦《南洋夠了沒?》系列活動第二場《點燈南洋》,邀請兩位新移民講師到場,向台灣民眾介紹10月舉行的緬甸「點燈節」,以及大家耳熟能詳、但菲律賓此時此刻已經開始準備慶祝的「聖誕節」。
當天一進入活動會場,只見室內燈光全部關熄,取而代之的是黑暗中的點點燭光、牆上的佛陀圖片、以及地面上一張讓人席地而坐的大型布毯。受邀前來擔任活動講師的緬甸新移民林芳菲笑說,由於緬甸點燈節跟佛教有關,姊妹會的其他成員本來想把場地佈置成正式佛堂,但因為這樣就得邀請正式法師來主持,那太麻煩了,因此今日場景只是作個氣氛,讓大家感受一下點燈節的氛圍而已。
當天一進入活動場地就目睹此場景,看起來頗有氣氛,但緬甸新移民林芳菲笑說,這真的只是「作氣氛」,沒有什麼特殊意義。(Asuka Lee拍攝)
林芳菲請大家坐在地毯上,然後在燭火搖曳的光影中,詳細的解釋點燈節的由來:在佛教之國緬甸,點燈節與潑水節是同等重要的宗教節日,早在西元1044年建立的蒲甘王朝,就已經開始慶祝點燈節了,舉辦迄今已有千年歷史。而節日的由來,主要是當年信仰佛教的人民相傳,每年緬甸曆的7月15日傍晚時刻(西曆日期約在十月底、十一月初左右),只要在道路兩旁點燃燈火,就能迎接釋迦牟尼佛從天界返回人間,之後就演變為點燈節。此外,由於緬甸的夏季是雨季,僧侶們有著在雨季不出遠門、必須留在佛舍修行的「結夏安居」傳統,這項長達三個月的修行會在點燈節當天結束,此時僧侶才能出門遠行,故點燈節又稱為「解夏節」。
由於點燈節的宗教意義重大,緬甸史上每個時代的統治者或政府,無不傾盡全力舉辦點燈節慶典,這項傳統延續千年至今,已成為代表緬甸文化的重要觀光節日之一,當天點的燈除了傳統的燭光、火把、孔明燈外,也會看到現代的LED燈、霓虹燈。芳菲回憶她還在故鄉時,每年點燈節仰光的大金寺總會被佈置的燈火通明、金碧輝煌,宛如不夜城,她推薦大家一定要前往緬甸參觀點燈節;若無法出國的話,許多緬甸移民定居的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也在今年10月22日舉辦點燈節,讓緬甸僑民在異鄉也能迎接佛陀降臨。
緬甸新移民林芳菲講解點燈節由來,包括該節日的歷史以及宗教意義。(Asuka Lee拍攝)
點燈節傳統延續千年至今,已成為緬甸重要的觀光節日,近代也陸續加入LED燈、霓虹燈等現代科技。(Asuka Lee拍攝)
介紹完緬甸點燈節後,接下來由另一位菲律賓新移民蔡麗清(Marilyn),來講解菲律賓從9月就開始準備慶祝的「聖誕節」。雖然12月25日的聖誕節是個全世界都知道的節日,但麗清說,菲律賓可說是地球上最「瘋」聖誕節的國家,因為菲律賓人一向提前4個月、也就是在9月就開始準備慶祝聖誕節了,不但商店裡會開始販賣各種聖誕節用品,街道上也播放聖誕歌曲;到了重頭戲12月,菲律賓更是有全球最長的聖誕假期 -- 長達三個星期,假期從12月16日開始,這天各地教堂會一連舉行9天的晨間禮拜,菲律賓人相信只要這9天全勤出席禮拜,神明就會讓所有願望心想事成。
12月24日的聖誕夜更是高潮中的高潮,旅居海外工作、生活的菲律賓移工移民,也會趕在聖誕夜之前返鄉與親友團聚,等到午夜12點一到,家家戶戶就開始燃放爆竹,用長達30分鐘的鞭炮聲迎接聖誕節到來,人們會上街互相擁抱狂歡,互道「聖誕節快樂」,最後整個聖誕節假期會在隔年1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結束。
菲律賓新移民蔡麗清介紹母國慶祝聖誕節的方式,而最能代表菲國聖誕文化的,就是星星造型的聖誕燈籠。(Asuka Lee拍攝)
除了小型燈籠外,菲國也有人特別製作大型且華麗的星星燈籠,非常引人注目。(Asuka Lee拍攝)
此外最能代表菲國聖誕文化的,就是各種星星造型的聖誕燈籠,蔡麗清解釋,星星造型是來自聖經故事中,東方三博士在聖誕夜當晚靠著星星的指引,才找到降生於馬廄的耶穌基督,因此菲律賓人就將燈籠做成星星的形狀掛在家中,希望它能指引人們走向正確的道路。傳統上星星燈籠的大小、顏色都沒有限制,民眾可依喜好及創意來製作帶有個人風格的星星燈籠,燈籠內也可裝設LED燈或鈴鐺,讓它發出光線或聲音。而每逢聖誕季,菲國也會舉辦創意燈籠大賽,讓各路好手公開展示自行製作的華麗燈籠。
講解結束後,姊妹會工作人員搬出竹籤、橡皮筋、棉紙等材料,在麗清的帶領下,各個參加者開始動手體驗製作屬於自己的星星燈籠。製作燈籠的材料非常容易取得,乍看之下燈籠結構也不困難,但實際動手起來,才發現處處充滿玄機,眾人直呼「比想像中還困難!」但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鬥志,大家努力與材料纏鬥了一、兩小時後,燈籠的骨架結構才慢慢成型。
製作星星燈籠的材料很簡單,文具店都可買到,但製作過程十分耗時,從做骨架開始就毫不馬虎。(Asuka Lee拍攝)
用竹籤跟橡皮筋把骨架完成後,才完成一半的工作,接下來還得把棉紙剪裁貼平在骨架上。(Asuka Lee拍攝)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由於參加者都是第一次做星星燈籠,許多人竟從下午4點做到晚上7點還未完工,身為講師的麗清不得不隨時跳下來「救火」,只見從小做燈籠長大的她,熟練的逐一協助剪紙、黏貼,才勉強把眾人的燈籠陸續做出來。麗清笑說,做星星燈籠可說是身為菲律賓人的專業技能之一,每次接近聖誕節,民間就有許多高手開始做燈籠賺外快。
透過下午兩位緬甸、菲律賓新移民的解說,來參加活動的民眾深刻了解到除了台灣之外,東南亞這兩國也有特殊的「點燈」文化,然而無論是在寶島或是南洋、佛教或是天主教,「點燈」象徵引人向善的目的是相同的,無論世間局勢如何紛亂、眼前狀況如何陰險莫測,只要適時點起一盞燭火小燈,就可使內心獲得瞬間而雋永的平靜,這就是「點燈」所代表的文化意涵。
製作星星燈籠比想像中還費工,一晃眼3小時就過去了。(Asuka Lee拍攝)
蔡麗清熟練的幫筆者的星星燈籠做最後檢查。(Asuka Lee拍攝)
筆者把星星燈籠帶回家後,懸掛於家中燈飾底下的情況。(Asuka Lee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