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善牧推出《GoodShe X 故事  閱人圖書館》  姐妹站起來力抗社會歧視

善牧推出《GoodShe X 故事 閱人圖書館》 姐妹站起來力抗社會歧視

文、圖|曾婷瑄

「如果你想剝奪一個人的身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說故事,而且從『第二點』開頭」,巴基斯坦詩人Mourid Barghouti 如是說。由此可知,一則偏頗的謠傳,便可輕易抹煞一個人存在的價值。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自民國82年開始服務家暴受害之外籍姊妹,逐漸發展成綜合性的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倡導政策並推動家庭關係輔導。103年基金會調查發現,237位服務姊妹中,達六成有遭遇歧視的經驗。

IMG_5598

善牧基金會執行長湯靜蓮修女說明我國新住民人數

面對社會的刻板印象與大環境的不友善,有幾種解決方式,可以強化保護網、動員修法、改善媒體再現,也可以由新住民姊妹擔任先鋒,形成移動文化講師團,從社區出發,主動分享自身的經驗,以增進民眾對新住民的認識。

《GoodShe X 故事  閱人圖書館》計畫便是如此。善牧運用「真人圖書館」的概念,從新北市西區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開始,陸續向在各中心活動的姊妹中,招募有意願參與培訓與分享者。如同民眾去圖書館借書,閱人圖書館就是將人「出借」給需要的社團、機構、公司等,以協助社區民眾對多元文化的認識。

IMG_5606

《GoodShe X 故事》計畫不僅可以讓居住在臺灣的新住民有分享發揮的平台,更可以提升社區的友善環境與多元文化之意識。「GoodShe」取自「故事」的諧音,意味著新住民用生命歷程寫下屬於她們獨一無二的故事與飄洋過海的生活體會,等著你我來探索、發現。

真人圖書小君來自中國重慶,她在記者會上分享當初來臺灣的文化衝擊。她原以為語言不會是障礙,也從未想過會面臨「融入」問題。但沒想到來了才發現,臺灣不只說中文,還有台語、客家話等,也鬧出味增(咪搜)、垃圾(笨搜)傻傻分不清的笑話。此外,電腦打字注音輸入、家庭樣態的變遷、職場學歷認證、臺灣社會看待新住民角度等,都是需要一一克服的難關。「真正嫁來我發現,臺灣對新住民有很多刻板印象,認為我們是來自落後的地方、來臺灣為了淘金、拉低人口素質等」,好在近幾年社會倡導對多元文化的尊重,情況才漸漸好轉。

IMG_5605

中國籍姊妹小君現身說法,分享跨國適應心路歷程

現場亦有十幾位來自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中國的新住民姊妹出席支持。其中包括被朋友取名為「開心果」的泰籍新住民張義雅(Pitchaya)。她2009年認識善牧,對她而言,善牧已經不僅是「服務中心」,而是她人生的第二所學校。在那裡,她參與各種課程,也能貢獻自己的專長開課,彼此交流文化。

來自菲律賓呂宋島的陳玉娜(Rosalia)來臺已經20年,一開始參加善牧活動是學注音符號;現在則是藉週六空檔學習美容、烹飪及手工D.I.Y 以充實生活。而來自印尼爪哇的謝帝妮則說,善牧對她們而言很重要,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找它,一開始遇到歧視狀況,也是找善牧協助。

IMG_5618

Pitchaya(後)、Rosalia(前)、謝帝妮(右三)與許多姊妹都出席支持

同樣身為「十本藏書」之一的陳鳳玲,16年前從印尼嫁來臺灣,2014年因參加新移民活動而與善牧基金會結緣。她表示:「很多人還是會認為你新住民什麼都不懂,但其實我們之間只是語言不同而已,這種刻板印象還是很深,所以我們要推廣更多元的文化。」她很感謝兩個月的培訓計畫,讓她在肢體與口語表達上更有自信,也能更自在地與他人分享。

IMG_5623

印尼姊妹陳鳳玲和活潑懂事的李小妹妹共同出席活動

目前閱人圖書館已有10本新移民姊妹的藏書,包含母國的婚姻習俗、姊妹來臺的生活趣事、在臺遭遇的變故以及成長蛻變過程。透過與民眾面對面溝通對話,讓大家可以進一步認識不同文化背景,並在分享中了解新移民生活過程笑中帶淚的辛苦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

德不孤,必有鄰。有部份NGO同樣也組成文化講師團,受邀到全臺各地演說,期待你我能用正向眼光看待這群默默會臺灣社會付出的新住民女性。就如同記者會中分享奈及利亞名作家Chimamanda Adichie的演說:「單一故事的危險性」(Danger of single story),讓單一觀點成為建構現實的唯一資訊,絕對是現今多元文化社會該極力避免的。

延伸閱讀

Chimamanda Adichie: 單一故事的危險性 | TED Talk | T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