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擁抱新樂園-東南亞常民文化特展」來聽新住民與新二代介紹故鄉事

「擁抱新樂園-東南亞常民文化特展」來聽新住民與新二代介紹故鄉事

撰文、拍攝/陳怡伶

「越在嘉文化棧」以及「財團法人新港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擁抱新樂園-東南亞常民文化特展》於5月9日在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正式開幕。本次展覽以新住民與新二代的「女性國族/家庭記憶」、「母國與台灣的常民文化體驗」為核心概念,規劃「新住民」與「新二代」展區,並於展出期間舉辦一系列導覽、講座交流分享活動,歡迎民眾以五感體驗文化的多元面貌。


主辦單位「越在嘉文化棧」及「新港文教基金會」團隊於開幕式結束後開心合照。(陳怡伶拍攝)

新港文教基金會陳政鴻董事長表示,新港文教基金會成立以來,積極扮演多元文化的交流窗口,新住民、移工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對多數台灣人而言,他們的文化卻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期許透過本次展覽,跨越語言的隔閡,促進彼此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包容,更與新港國小合作,培訓小小導覽員團隊,與在地鄉親共同認識東南亞文化。


新港國小學生們正仔細聆聽新二代劉千萍(左)的講解,未來他們將組成小小導覽員團隊,肩負推廣多元文化的使命。(陳怡伶拍攝)

開幕當天適逢母親節前夕,主辦單位也設計一系列母親節慶祝活動,慰勞媽媽們的辛勞。首先登場的是由嘉義在地新住民姐妹組成的「嘉柬舞弄文化藝術舞蹈團」,帶來《母親的恩典》歌曲,以歌舞向偉大的媽媽們表達感謝,並邀請南洋台灣姐妹會新住民洪金枝老師,以越南女性的觀點,分享女性在社會扮演的角色,以及台越兩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對「母親」概念解讀的異同。


南洋台灣姐妹會洪金枝老師以越南女性觀點,分享女性在越南社會扮演的角色。(陳怡伶拍攝)

「給媽媽的話」活動則由數組新住民家庭參與,邀請新二代們大聲說出對媽媽的感謝,獻上飽含情意的卡片與花束。表達對母親的愛意,也為開幕式添上一道溫馨的色彩。


「給媽媽的話」活動,邀請新二代小孩向新住民媽媽們表達謝意。(陳怡伶拍攝)

本次展覽規劃兩大展區,新住民展區由「越在嘉文化棧」棧長阮金紅策畫,邀請到來自東南亞各國的新住民參展。一踏入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越在嘉文化棧團隊親自搭建、在越南文化富有重要意義的「獨木橋」。阮金紅表示,獨木橋象徵著文化交流的橋梁,獨木橋兩端分別連接著台灣與東南亞國家,歡迎民眾踏入展場,體驗道地的東南亞文化。


阮金紅(持麥克風者)向民眾介紹東南亞的交通文化,以及獨木橋在越南文化代表的意義。(陳怡伶拍攝)

展區以常民文化的代表--「雜貨店」為形式,展出貼近生活的日常元素,包含影像、文物與生活用品等。各國雜貨店皆呈現濃厚在地風情,透過參展人的介紹,分享新住民的母國日常,帶領民眾從有別於品嘗美食、歌舞欣賞的角度認識東南亞文化。


來自印尼的參展人李妙丹介紹印尼雜貨店的特色。(陳怡伶拍攝)

過去的台灣社會,對於婚姻移民抱有許多刻板印象,跨國婚姻家庭也存在著權力不平等的問題,新二代展區便是以兩位具有新二代身分的策展人--鄒佳晶與劉千萍,在成長過程面臨到的家庭與社會價值觀衝突,以及身分認同建構過程作為創作背景。

「新住民的小孩發展遲緩、功課不好」、「吃太多鴨仔蛋,小心變番仔!」種種帶有誤解、歧視性的話語都刻印在新二代的成長歷程。展區中以「矛盾與衝突」為名的裝置藝術,正是表現出跨國婚姻家庭的子女,經常被迫在文化、社會價值觀的衝突之間選邊站,而承受更多的矛盾與壓力。


「矛盾與衝突」是策展人劉千萍(左)與鄒佳晶(右)以自身成長經歷為發想的裝置藝術。(陳怡伶拍攝)

「遷移,之後」邀請五位新二代參展人以遷移地圖訴說每段跨國婚姻背後的遷移途徑,移動的行李箱則表現出對於自己故鄉的想像及身為新二代的身分認同。除了靜態的展覽,也設計「偵探福爾摩莎的書桌」互動遊戲。邀請觀展民眾掃下QR Code,跟著新二代主角一同體會,在成長過程遇到的掙扎與矛盾。


母親來自泰國的參展人江彥杰,分享其家族的遷移地圖,以及行李箱中每一個物件承載的意義。(陳怡伶拍攝)

根據內政部及教育部統計(截至2019年11月),因婚姻移民來台的東南亞新住民人數約17萬人,其第二代入學人數約有11萬人,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愈來愈多人口因婚姻移民、工作遷移而來到寶島台灣落地生根,帶來了東南亞文化,成為了台灣不可或缺的一隅風景,歡迎民眾來到《擁抱新樂園─東南亞常民文化特展》,一起聆聽新住民及新二代的生命故事。

展覽資訊:

擁抱新樂園-東南亞常民文化特展

時間:2020/05/09~07/04(周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週二至週五14:00~17:00

週六、週日10:00~12:00、14:00~17:00

地點: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嘉義縣新港鄉登雲路111巷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