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談東南亞語文納入國教108課綱,校長、新二代強調:「文化、語言不該有優劣之分」

談東南亞語文納入國教108課綱,校長、新二代強調:「文化、語言不該有優劣之分」

撰文、攝影/陳奕安

教育部從2019年8月正式開始施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108學年度新課綱(以下簡稱108課綱),首度納入國內眾多新住民所講的母語 -- 東南亞語文課程,然而這項新措施激起社會各界討論,正反聲音皆有,11月13日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舉辦「找回自己的母語」公民論壇,邀請校長、學者、新二代齊聚一堂,共同討論108課綱增加新住民語文課程的相關議題。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舉辦公民論壇,邀請學者、新二代共同討論108課綱納入新住民語文課程的相關議題。(陳奕安拍攝)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舉辦公民論壇,邀請學者、新二代共同討論108課綱納入新住民語文課程的相關議題。(攝影/陳奕安)

 

國小校長:新住民語文供全校選修,彈性選擇非增加學習壓力

108課綱將東南亞七國(越南、印尼、泰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的語文課程納入國小語文領域必選修、國中彈性學習課程、以及高中第二外國語文課程選修,針對這個激起廣泛討論的議題,論壇邀請到桃園市東安國小校長黃木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張芳全、曾獲選十大傑出青年的印尼裔新住民第二代何景榮、新課綱課審委員中唯一新二代劉千萍等四人參與論壇,針對新住民語文課程的推行及定位進行探討。

在108課綱架構下,新住民語文課程是開放給全校學生選修,非新二代的學生可以選擇學習新住民語文課,新二代孩子也不是強迫一定要上新住民語文課、要選擇台灣本土語言課程也可以,雖然看似自由選擇,但外界質疑此舉將會增加學生負擔,對此,擔任新住民語言課綱研修小組委員的黃木姻解釋,108課綱的基本理念是肯定與認同國內的新住民族群,同時陪養學生提升多元文化素養、培養跨文化行動力、增加國際視野,開放全校學生選修新住民語文是增加選項、而非增加壓力,這樣的安排跟內容都符合108課綱的理念。


長期在基層教育領域服務的黃木姻強調,開放全校學生選修新住民語文是增加選項,而非增加學習壓力。(陳奕安拍攝)

黃木姻提到,今年全台已有三千多位學生選修新住民語文,共開設一千多班,也有部分本國籍家長對於孩子去學習新住民語文表示認同。為了保障每個學生的受教權,新住民語文課程即使只有一人選修也會開班,黃木姻指出,部分交通不便、缺乏師資的地區需要使用遠距教學,讓學生透過視訊上課,學生覺得視訊很酷、很開心,除了可以在課堂中實際手作斗笠,也有機會到資訊工業策進會跟一起視訊上課的同學們見面。

劉千萍也認為,遠距教學可以讓不同地區的學生一起運用資源,是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方式,事實上除了新住民語文,原住民族語也會使用遠距教學,國內早有先例,遠距教學不是新住民語文課程專屬的作法。


劉千萍表示,遠距教學可以讓不同地區的學生一起運用資源,許多學科都會使用,外界不應特意針對新住民語言。(陳奕安拍攝)

 

政策實施恐難行?與談人籲文化不該有高低之分

針對新住民語文課程的推行,張芳全提出不同觀點,直言現在家長仍對學生的學習表現抱有迷思,因此擔心新住民語文納入108課綱會影響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此外,目前偏鄉的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經費、人力、政策支持度等問題綜合之下,讓他認為該政策很難執行,張芳全也提出實證研究報告,表示使用新住民語文無助於國語、英語、數學等學科表現,學生幸福感也不會因此提高。

張芳全表示,學習新住民語文未必能增加學生競爭力,需要先進行實證分析才能得知影響,但台灣目前關於新住民語文學習的實證研究極為不足,卻貿然推行政策,或許學習其他先進國家的語言反而更有競爭力,執著於東南亞七國語言相當弔詭;他也認為,跨文化行動力的培養應從文化開始而非語言,108課綱納入新住民語文課程是新南向政策下的政治考量,未必能長久延續,他更預期新住民語文課程的執行成效有限,甚至在教學現場造成教師負擔。


張芳全認為貿然推行新住民語文課程的效益有限,且恐怕難以執行。(陳奕安拍攝)

但擁有美國博士學位、曾獲選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的何景榮很快就做出反駁,他認為文化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新住民語文課程在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就提出了,如今在蔡英文總統任內正式執行,兩人分屬不同政黨,此政策跟政治考量應無關聯,國人該用平常心看待、而非運用政治力來抹黑。

何景榮也強調「文化跟語言之間絕對有連動」,要理解一種文化一定要先理解語言,他舉例,印尼人說「terima kasih(謝謝)」時會先用右手跟對方握手,再將右手放在自己左邊的胸口上以表示尊敬,因為印尼語中「terima」一詞表示接受,「kasih」表示心意,所以握手一定先用右手,再把手放在有心臟的左胸上代表「請接受我的心意」。黃木姻也隨後指出,語言要搭配語境合宜使用,語言要素與文化要素密不可分,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培養跨文化行動力。


何景榮以印尼語「terima kasih(謝謝)」解釋,要先懂語言才能理解文化,兩者密不可分。(陳奕安拍攝)

 

新課綱上路盼消除社會偏見、建立新二代自信

對於新住民語文課程,講者中年紀最輕、尚在就讀研究所的劉千萍分享,自己成長的原生家庭中各成員的權力不相等,她的新住民母親長期處於弱勢、在家中沒有話語權,是以自己過去在家中不常講越南語,或許108課綱上路後,可以增加新住民的教養主導權,也希望能促進學生對世界和台灣的認識,進而平等對待鄰近國家、提升國際視野。不過她也提到,自己對於教學第一線的老師能否充分掌握語言細節、以及同儕間對課程是否了解,確實感到憂心。

最後黃木姻強調,家長、老師在帶領孩子學習、選擇的時候,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她同樣指出文化沒有高低之分,台灣人長期以來對東南亞國家抱有偏見,這都是忽略對方文化所造成的,她也希望大眾對於對新住民及新二代有更多接納與欣賞,彼此互動學習,讓新二代孩子能夠看見母親原生國度文化的優秀面,並對自己更有自信。


黃木姻認為文化沒有高低之別,希望大眾對於對新住民及新二代有更多接納、欣賞,彼此互動學習。(陳奕安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