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稀少語」旅遊輔助人員培訓,鼓勵新住民、僑生投入導遊行列

「稀少語」旅遊輔助人員培訓,鼓勵新住民、僑生投入導遊行列

撰文/張允中
照片提供/林怡青

8月中旬週日午後短暫大雨傾盆,暑意消退不少,廣場上依舊遊人如織,似毫不減出遊興致,如果悉心觀察,城區內自由廣場旅人面孔除國人、歐美人士、東北亞遊客外,東南亞籍遊人也東一群、西一夥地散見廣場各地。

來到自由廣場,重要旅行儀式之一便是登上正堂上層銅像大廳,除可眺望國家圖書館等城中區景點,重中之重即是欣賞三軍儀隊交接之雄壯威武,在莊嚴肅穆氣氛中,相機聲此起彼落,遊人期待緊張之際,不敢稍作張揚,好不容易交接完畢,眾人方才鬆了口氣。

週末時段,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進行戶外實務導覽,由資深導遊帶領新住民、僑生約莫30餘名學員進行教學,當日行程恰恰走入自由廣場。此一課程正式名稱為「107年稀少語旅遊輔助人員訓練」,換句話說,透過此一培訓,可讓不諳稀少語之台灣導遊有得力助手從旁翻譯,同時也讓這些新住民、僑生學員投入職場前在第一線獲取實戰經驗,期待創造雙贏局面。


參與「107年稀少語旅遊輔助人員訓練」的新住民、僑生學員們於遊覽車上合影。(林怡青提供)


8月18日當天,學員們在野柳地質公園聆聽帶隊導遊解說。(林怡青提供)

依據交通部觀光局2018年2月公布的資料,國內認定的「稀少語」計有:韓語、泰語、越南語、印尼語、馬來語、緬甸語及柬埔寨語等7種外國語言,因此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接受觀光局委託,協力推動政府「新南向」政策,承攬並執行「稀少語旅遊輔助人員訓練」,2018年在北部、中部及東部地區分別舉辦培訓課程,期待吸收熟稔稀少語的新住民與僑生,使其成為投入觀光導覽專業領域的新戰力。

8月18日為北部第二期桃園班別課程,學員們自7月開始,每逢週末便於桃園婦女館進行學科課程,內容分有旅遊工作倫理、帶團緊急事件與危機處理、臺灣美食與料理特色……等近20堂課程;整體置重觀光旅遊相關專業知識與解說技巧訓練,內容理論、實務並重,輔以實務經驗交流和戶外實務導覽、室內示範解說及結業口試、筆試測驗,據以培養導覽專業知能與技巧,灌輸旅遊輔助人員正確工作觀念與態度。

除了前往自由廣場進行導覽教學,學員們在這天(週六)先行踏足故宮、野柳及九份等熱門景區,隔日(8月19日週日)則轉赴西門町、龍山寺及市區免稅商店等。


學員們參與「107年稀少語旅遊輔助人員訓練」的課表,從7月中開始幾乎每週末都是滿滿的行程。(林怡青提供)


隔天學員們在西門徒步區聆聽台灣帶隊導遊(黃衣)的解說。(林怡青提供)

回到導覽現場,是日午後銅像大廳完成儀隊交接後,現場人潮仍是黑壓壓一片,泰國籍學員林怡青表示,成為臺灣媳婦已有6年時光,目前從事泰語教學,家住桃園中壢因地緣之便報名此次培訓,週末兩天參與戶外導覽實務,深感極有助益;來自東南亞的她推薦母國旅人來臺,可以選擇親水消暑輕旅行,尤其十分瀑布更是難得美景,園區內地勢上下起伏、水流氣勢磅礡,一旁還有餐飲賣店,甚至有四面佛供遊人參拜,對於泰國旅客而言,無論遊玩或心靈信仰層面,皆可有豐富體驗。

另一位來臺已12年的王姿閔同為泰國姑娘,目前任職1995外籍勞工諮詢保護專線,同樣大方分享個人私房景點,她說桃園拉拉山一直是全家反覆造訪品味之處,清晨時光、午後落日餘暉乃至入夜星光,不同時段景色各有引人入勝特點,強力推薦母國旅客來臺必遊;家住新北中和的她報名晚了,未能就近趕上北部第一期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的課程,雖然每逢週末得通車趕往桃園上課,不過姿閔仍甘之如飴,原因單純 -- 熱愛旅遊的她期待透過解說,協助母國遊人深度認識臺灣土地人情之美。


學員們跟隨導遊造訪九份山城。(林怡青提供)

林怡青、王姿閔兩人同樣來自泰國曼谷地區,來到臺灣後分別在桃園、新北打造自己的嶄新人生,不約而同表示臺灣之美令人咀嚼再三,也因著這個理由,催促自己走上在地導遊行列。

時序進入9月初,整體課程正式落幕,學員莫不期待取得認證,早日投入稀少語導遊助理領域。當景區行號、協會組織、旅行社等多方討論協商之際,在臺灣的新住民乃至僑生朋友正努力利用語言優勢,憑藉旅遊熱情,搭建母國遊人造訪平臺,成為一張張「臺灣名片」帶領旅客腳蹤認識且體驗美麗寶島。


學員於野柳地質公園開心留影,他們也期待透過自己的語言,將台灣的美景介紹給更多母國旅行者。(林怡青提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