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位台灣人成為在台印尼移工搖滾樂團的一員 —— 淺談印尼移工的音樂社群與表演實踐
「Tu-Wa-Ga-Pat!樂聲響起~~」這是我與移工樂手們再日常不過的練團室片段,我這個台灣人會成為在台印尼移工流行/搖滾樂團的一員,是我過去不曾想像過的。
「Tu-Wa-Ga-Pat!樂聲響起~~」這是我與移工樂手們再日常不過的練團室片段,我這個台灣人會成為在台印尼移工流行/搖滾樂團的一員,是我過去不曾想像過的。
Tuy nhiên, công ty thực phẩm lấy chữ “yêu” làm biểu ngữ để kiếm tiền và nổi tiếng này, sau khi xu hướng thoái trào, thực chất là một công ty hút máu và mồ hôi, bóc lột sức lao động, và lừa bịp thiên hạ hòng được nổi tiếng!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讓愛延續,在2021年底「暖心暖衣 “漁”你一起關懷」冬衣送暖活動順利結束後,仍然看見許多沒拿到物資的外籍漁工有保暖的需求,因此持續向社會大眾募集禦寒物資,並於2022年初再次前往北海岸發送給剩餘的外籍漁工。
12月17日清晨五點多,這天的北台灣又濕又冷,大多數人都還在睡夢中時,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及志工們已悄悄集合在台北市的辦公室前,準備驅車出發前往東北角及北海岸,發送愛心冬衣及物資給外籍漁工。
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過去曾是關押政治犯的看守所,血淋淋見證著政府過去踐踏人權的黑歷史;隨著時光流逝,昔日看守所轉型成為今日的博物館,台灣人權亦有長足進步,然而近期在此舉辦的一場關於外籍移工人權的展覽,卻讓我看的心頭糾結不已。
Ratam說,會跟他講印尼話的台灣人現在只有緯融而已,我問他:「如果有台灣人、譬如來釣魚的客人跟你說印尼話,感覺如何?」Ratam馬上露出開心的表情,因為他覺得自己說的話有人能聽懂實在太棒了,就沒那麼孤單。
我常常聽到工廠移工他們其他在當看護的女性同鄉抱怨,雇主常嫌棄她們烹飪的料理,但基於宗教信仰,她們如果烹煮台菜常見的豬肉料理除了違背教義外,也因為這輩子從未嘗過豬肉所以不知道從何下手處理食材;而除了飲食外,更不用說工作內容明明是看護、卻不知為何變成幫傭,這個現象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地的外籍看護們。
達莉亞的仲介在她抵台後有教她:台灣人是主人,移工是傭人,主人吃完飯傭人才能吃,但媽媽費了很多力氣跟達莉亞解釋她不是傭人,她來幫我們照顧奶奶讓我們很感激,所以我們吃飯她當然可以一起吃。
清明連假時,多數民眾皆已返鄉掃墓,不少商店也閉門休息,不過花蓮志學車站附近一間由新住民經營的「翰霖早午餐」,卻洋溢著歡欣愉悅的氣氛,一場沙嗲派對即將悄悄在此舉行。
2021年3月8日,還不到早上十點,頭戴紫色絲巾的移工,聚集在立法院前,在陳秀蓮的帶領下高舉布條,推動《家事服務法》立法爭取權益。《家事服務法》將保障家務移工的基本工資,以及十小時的基本休息,但如此簡單的立法要求,從二零零四年提到現在十七年過去了,這個法還是無聲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