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代觀點】血緣的認同,不一定要去過那個地方

常常有人問Isabell:妳明明就沒有回去過媽媽的老家,也沒見過自己在印尼的親戚們,甚至也不太會說印尼話,為什麼妳這麼堅定覺得自己也是印尼人呢?然而她覺得,認同不一定是要去過那個地方。

Continue Reading【新二代觀點】血緣的認同,不一定要去過那個地方

「關愛之家」故事躍上大銀幕,《有時Mama,有時Mimi》記錄片公開上映

「Mimi加油,Mimi加油……」這是一部拍攝專門收留、照顧移工黑戶寶寶的「關愛之家」的記錄片片尾結局,畫面中,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姐」楊婕妤在黑夜中駕車載著寶寶們外出返家時,車子正好在爬坡,速度慢了下來,後座的寶寶們突然用童稚的聲音大喊:「Mimi加油,Mimi加油……」,鏡頭帶到楊姐堅毅的眼神。

Continue Reading「關愛之家」故事躍上大銀幕,《有時Mama,有時Mimi》記錄片公開上映

當一位台灣人成為在台印尼移工搖滾樂團的一員 —— 淺談印尼移工的音樂社群與表演實踐

「Tu-Wa-Ga-Pat!樂聲響起~~」這是我與移工樂手們再日常不過的練團室片段,我這個台灣人會成為在台印尼移工流行/搖滾樂團的一員,是我過去不曾想像過的。

Continue Reading當一位台灣人成為在台印尼移工搖滾樂團的一員 —— 淺談印尼移工的音樂社群與表演實踐

【新聞稿刊登】2022冬衣送暖傳愛給外籍漁工,讓愛延續在北海岸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讓愛延續,在2021年底「暖心暖衣 “漁”你一起關懷」冬衣送暖活動順利結束後,仍然看見許多沒拿到物資的外籍漁工有保暖的需求,因此持續向社會大眾募集禦寒物資,並於2022年初再次前往北海岸發送給剩餘的外籍漁工。

Continue Reading【新聞稿刊登】2022冬衣送暖傳愛給外籍漁工,讓愛延續在北海岸

跟訪新事中心一日發送冬衣行程,漁工們寒冬中喜迎聖誕禮物

12月17日清晨五點多,這天的北台灣又濕又冷,大多數人都還在睡夢中時,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及志工們已悄悄集合在台北市的辦公室前,準備驅車出發前往東北角及北海岸,發送愛心冬衣及物資給外籍漁工。

Continue Reading跟訪新事中心一日發送冬衣行程,漁工們寒冬中喜迎聖誕禮物

明天會更好嗎?讓我們去看「移動人權特展」並好好思考答案

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過去曾是關押政治犯的看守所,血淋淋見證著政府過去踐踏人權的黑歷史;隨著時光流逝,昔日看守所轉型成為今日的博物館,台灣人權亦有長足進步,然而近期在此舉辦的一場關於外籍移工人權的展覽,卻讓我看的心頭糾結不已。

Continue Reading明天會更好嗎?讓我們去看「移動人權特展」並好好思考答案

【基隆移人】我是在娛樂漁船工作的漁工,如果有台灣人跟我講印尼話,我會驚喜又開心

Ratam說,會跟他講印尼話的台灣人現在只有緯融而已,我問他:「如果有台灣人、譬如來釣魚的客人跟你說印尼話,感覺如何?」Ratam馬上露出開心的表情,因為他覺得自己說的話有人能聽懂實在太棒了,就沒那麼孤單。

Continue Reading【基隆移人】我是在娛樂漁船工作的漁工,如果有台灣人跟我講印尼話,我會驚喜又開心

【讀者投稿】島民移工:關於我生命中那些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的移工們(二)

我常常聽到工廠移工他們其他在當看護的女性同鄉抱怨,雇主常嫌棄她們烹飪的料理,但基於宗教信仰,她們如果烹煮台菜常見的豬肉料理除了違背教義外,也因為這輩子從未嘗過豬肉所以不知道從何下手處理食材;而除了飲食外,更不用說工作內容明明是看護、卻不知為何變成幫傭,這個現象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地的外籍看護們。

Continue Reading【讀者投稿】島民移工:關於我生命中那些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的移工們(二)

【花蓮移人】志學街區裡的沙嗲晚餐派對!移工、新住民、大學生齊聚一堂烹煮美食共享

清明連假時,多數民眾皆已返鄉掃墓,不少商店也閉門休息,不過花蓮志學車站附近一間由新住民經營的「翰霖早午餐」,卻洋溢著歡欣愉悅的氣氛,一場沙嗲派對即將悄悄在此舉行。

Continue Reading【花蓮移人】志學街區裡的沙嗲晚餐派對!移工、新住民、大學生齊聚一堂烹煮美食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