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Asuka Lee
攝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11月18日及19日,「偶遇的人生:文化平權系列活動」於羅東文化工場舉行為期兩天的「東南亞文化馬拉松」,首先是在18日晚上播放以逃跑移工為主題的記錄片《再見,可愛陌生人》並邀請導演蔡崇隆到場映後座談,19日下午則舉辦「東南亞文化系列座談」暨成果發表記者會,邀請多位貴賓及採訪志工代表出席,展示活動舉辦一個多月以來的成果及心得分享。
《再見,可愛陌生人》導演蔡崇隆(中)進行映後座談。
主持人開場時首先表示,宜蘭縣是全台第一個獲得文化部補助進行「文化平權系列活動」的地方政府,有其劃時代的歷史意義,代表宜蘭是以最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境內的多元族裔。宜蘭縣政府文化局郭春蘭秘書致詞時也說,希望這一系列活動就像今日主題「東南亞文化馬拉松」一樣,一直跑馬拉松下去。
接著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李麗華秘書長上台時,提起她最愛的一首菲律賓歌曲《流浪者》,說東南亞移工們就像流浪者一樣,帶著吉他四處走唱、隨遇而安,他們只不過是社會裡的小人物,只想好好過日子,因此不應該在台灣遭受各種非人道對待,因此李麗華也非常肯定縣政府公務員對系列活動的熱血付出。
法律扶助基金會宜蘭分會林國漳會長致詞時表示,以往法扶比較專注於在法律層面幫助弱勢移工、新住民,但久了後發現努力像是杯水車薪,因為這些外來族群在整個社會都處於文化弱勢,因此要真正改變他們處境,需先讓他們取得平權,因此法扶也透過出書、播放記錄片等方式,希望激發民眾同理心,去關心這群飄洋過海、扛起社會最低階勞力工作的異鄉人們。
最後,與會的眾多嘉賓一起舉著「文化平權、宜蘭不斷電」及代表無限的符號,象徵這一系列活動將影響長長久久,讓文化平權的種子於宜蘭各地開花結果。
縣政府文化局郭春蘭秘書說,希望活動就像馬拉松一樣可以一直跑下去。
漁工職業工會李麗華秘書長十分肯定縣政府公務員在相關活動的努力付出。
法律扶助基金會宜蘭分會林國漳會長希望激發民眾同理心,去關心這群異鄉人們。
與會嘉賓一起舉著「文化平權、宜蘭不斷電」及代表無限的符號合照。
記者會結束後,第一場座談會「看見我們:工作之外東南亞朋友的真實人生」由國立交通大學蔡晏霖教授主持,三位與談人分別是系列活動的採訪志工代表吳琦鋆、陳柔安,以及網路獨立媒體《移人》編輯總監李岳軒。
本身在宜蘭農村長大的吳琦鋆說,以往她並沒意識到故鄉有這麼多異鄉人存在,直到今年五月南方澳的「東南亞文化中心」開幕,她才驚覺自己竟忽略了這群東南亞朋友這麼久,於是主動進入漁工工會擔任志工,而文化平權系列活動算是工會與縣政府第一次有這麼大規模的合作,因此她認為這次對工會來說是很好的經驗,未來可作為籌辦任何活動的參考。
陳柔安則是被今年年中爆發的逃逸越勞阮國非遭射殺事件震驚,開始思考自己能為這群東南亞移民移工做些什麼?便主動報名擔任活動的採訪志工,在這一個多月過程中,她最印象深刻的是與南方澳外籍漁工接觸的過程,被他們帶去參訪同鄉會、足球賽等,看到漁工在工作之外的另一個面貌。
李岳軒則現場分享另一位外縣市的新住民 ── 嘉義民雄「越南鷹架女王」范氏太霞的人生,她原本是個連爬樹都不敢的越南媽媽,為了不想被鄰居瞧不起,奮發向上學習鷹架工程,甚至接手丈夫的工程行並經營得蒸蒸日上,讓人看見異鄉人在台灣的發展潛力與各種可能性。
採訪志工代表吳琦鋆(右二)、陳柔安(左二),以及網路獨立媒體《移人》編輯總監李岳軒(右一)先後做分享。
第二場座談會「新住民在台生活現況」則由「南洋姐妹劇團」專任講師關晨引主講,她指出新住民姊妹們其實有許多話想對社會說,但被語言所限制,然而透過戲劇的肢體動作、表情與聲音,就能穿透語言隔閡訴說故事,因此劇場成為姊妹們最強而有力的發聲管道;關晨引也現場邀請來賓上台並引導一段簡單的肢體動作交流,讓大家體驗跨越語言的表達方式。
關晨引認為劇場可以穿透語言隔閡,是新住民姊妹最強而有力的發聲管道。
關晨引邀請來賓上台,並引導一段簡單的肢體動作交流。
當天現場有一位羅東當地居民主動發言表示,他的太太是越南人,之前他在工作時不幸發生車禍,被送到加護病房搶救、一度生命危急,全仰賴越南太太在旁不眠不休做全天候照護,才把他從鬼門關救回來,因此他坐在台下聽完一系列講座感觸良多,非常感謝縣政府舉辦這次活動,反映出他這位小老百姓心聲。
以往各地縣市政府舉辦外籍移工相關活動時,多傾向舉辦放煙火式的歌星演唱會、才藝競賽、球類比賽等,雖然移工玩的開心,但這類活動較無法吸引本地居民參與,對於拓展族群融合效果有限;因此這次宜蘭的「文化平權系列活動」雖沒有大歌星、大排場,但十分積極地邀請民眾進入移工生活圈、進而認識這群異鄉朋友食衣住行的各種面貌,唯有深入了解,方能產生化解族群歧視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