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圖書、知識、技藝 暖男校長的一條龍學校

圖書、知識、技藝 暖男校長的一條龍學校

撰文 & 攝影 / 葉奕緯

各色頭巾佔滿了台北車站,一攤攤販賣有異國風情的染布、圖騰手環,好生熱鬧。其中有一攤掛滿課堂教室照片,長桌上擺設著印尼語書籍,包含許多由他們自費出版的個人傳記與英文書,原來這間是遠從印尼雅加達來的學校BHAKTI JAYA INDONESIA(CLC)。在台灣的總部位於三重,創辦人是三個女兒的父親-BAMBANG NURFAUZI(Boedi)。二○一三年在台灣開啟了第一堂課,為移工接起中斷的學業,重拾學習熱情。

dsc_1827
CLC志工正在整理學校招生說明,並張貼教室照片與書籍,吸引印尼移工前來閱讀學習。
dsc_1822
CLC學校在台北車站的擺攤,Piea(中)是台中行動圖書館的負責人,並與1095文史工作室合作。
dsc_1811
Boedi(右)為來到攤販前的移工,解釋他的學習園地,並得以在現場免費出借書籍一個月,透過學習來改善生活品質。

「我在印尼只有上課到高二就結束,因為媽媽生病不得不去照顧她,我只好離開學校開始工作,分擔家計。」

在車上時,一位在CLC學習的女生Reni對我說。Reni不只講得一口流利中文,連打中文字也相當靈巧,她平常在瑞芳照顧奶奶,一個月休息一天。後來碰巧認識了Boedi,開始每晚透過手機程式WizIQ來學習高中課程,並把握每月休假機會,來到三重的教室上課,並且得到台灣印尼兩地認證的高中證書,一圓當年夢想。這正是Boedi校長遠渡來到小島台灣,所欲達成的美事。

dsc_1836
右下角的《The Real Story》是Reni的個人傳記,中間五本皆為CLC學校為來台移工出版的個人故事。

「我們除了高中課程以外,還有國中、國小課程,印尼大部分人在國中就中斷學業了,大家都有各自的苦衷,而現在他們工作後,手頭比較寬裕,每月只要一千二,就能彌補過去缺憾,在異鄉也有同儕相互督促學習。」

CLC學校有三項計畫,第一項為TBM(Rumah Ilmu Taiwan),中文意思為「知識之家」。他們在二○一三年於基隆設置第一座行動圖書館,爾後擴大到台北、台南、屏東,甚至未來將在金門設點,主要目的是藉由閱讀書本,來啟發學習欲望,因為知識能提供改變生活的契機。此外,TBM計畫還幫移工出版個人傳記,講述從印尼到踏上台灣的求職之路,前述的Reni便是一例。

 

dsc_1873
位於三重的教室內,架上擺滿各類書籍,許多透過公司行號、學校捐贈而來。

第二項計畫名為PKT(Pendidikan Kesetaraan),中文是「平等學習」。課程分為P.A、P.B、P.C三類,對應了國小、國中、高中課程,並且受到印尼、台灣兩地授權認證,讓許多中斷學業來台灣工作的移工能有持續學習的機會。

每晚從九點開始上課兩個小時,包括中文、英文、印尼文、電腦、數學五門基本課程,他們也從印度購買了APP程式軟體WizIQ,讓移工可以進行遠距教學並考試,此程式是互動式軟體,老師可以即時回答同學疑問,也會點名同學接手麥克風回答問題,甚至能以拍照上傳的方式交作業,每天課程後也會將內容上傳至youtube,讓來不及上課的人能自己補課。每個學程為期兩年,明年四月就會進行期末考試,準備畢業獲得證書。

dsc_1871
程式軟體WizIQ的使用介面,右上圖為老師影像,右側則有對話框與上線人數,可以與老師即時互動。
dsc_1877
中文測驗,考試教材與台灣多益測驗雷同,包含閱讀測驗、圖片解釋、對話等等。

「CLC學校的男女比例是15:150。我們還為女孩們開了美髮課程呢!」

CLC的第三項計畫是LKP,每周假日會輪流上英文、美髮、電腦、中文四項課程,把握移工每月的休息日,讓他們來三重面對面學習。12/11是美髮課,學校請來附近一位印尼新住民擔任老師,她在三重開了一間雜貨店,除了販售印尼商品外,還幫人剪頭髮,所以請她來到教室授課。

有位正在學美髮的YOSI在考完試後跟我分享:「我剛完成在CLC的國中學程,現在趁著每月的休息日來學美髮,還想要學美甲、化妝,以後回到印尼可以開店,因為我自己也很愛美!」看著她仔細修剪假人的頭髮,並熱烈地與老師討論,相信透過努力,兩年後回到印尼的她會有自己的一番事業。

dsc_1843
YOSI正在進行美髮的期中考試。
dsc_1857
染著金髮的老師正透過假人,來教導剛考完試的學生。
dsc_1861
三位完成考試作業的學生。

目前CLC學校只有Boedi校長為正職,另一位Piea平常在工廠擔任作業員,假日則搖身一變成為台中行動圖書館的負責人,並與1095文史工作室合作展書。台灣的印尼留學生也兼任老師上課,共同成就這三項計畫,讓台灣的移工能帶著學業證書,以及實用的技能回國發展。

最後在回程的公車上,校長Boedi對我說:「我的大女兒在雅加達幫助我太太負責總部的事務,二女兒在淡江大學讀書,三女兒則還在印尼讀書。我每年都要離境去澳門,或是回印尼重辦簽證,才能來台一年。」Boedi喘了口氣,接著說:「每次看到家鄉的朋友畢業,就相當開心。有了生活下去的能力,讓他們不用再來台灣工作,印尼有她們的文化、語言、家人。印尼,終究是我們要回去生活的地方。」

dsc_1881
Boedi校長(左)與Piea(右)在為即將畢業的學生準備畢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