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透過拍攝紀錄片與越南母親破冰 --「紀錄新視野」課程帶給新二代的額外收穫

透過拍攝紀錄片與越南母親破冰 --「紀錄新視野」課程帶給新二代的額外收穫

撰文、拍攝/廖禹婷

由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主辦、台灣南方影像學會執行的「紀錄新視野」是一個為期六週的紀錄片拍攝培力課程,希望透過新住民或是新二代的參與,讓他們在影像當中的定位由被動轉為主動,重新爬梳自己的文化與歷史,將自己的視角、自己的語言代入到作品中,紀錄嶄新的視野。

「紀錄新視野」嘉義場由「越在嘉文化棧」棧長阮金紅與蔡崇隆老師擔任課程講師,學員以新住民及新二代為主體,同時也有幾位台灣人共同參與,透過分組協作的方式,讓學員們能夠共同完成屬於自己的紀錄片。

台南生活美學館館長黃瓊瑩表示,新住民來台生活已有一段時間,而不同的文化之間必須受到彼此的互相尊重,舉辦「紀錄新視野」活動最大的目的是要鼓勵新住民或新二代可以在拍攝的過程當中,觀看自己的文化。期待能透過這樣的正面活動,促進不同觀點間的交流,進而了解並尊重差異,消除許多文化上的誤解。「重點不在於培養專業的導演,而在於如何藉由觀看自己,去思考自己的價值。」


「紀錄新視野」嘉義場由「越在嘉文化棧」棧長阮金紅(左二)與蔡崇隆老師(中)擔任課程講師,學員以新住民及新二代為主體,同時也有幾位台灣人共同參與,透過分組協作的方式,讓學員們能夠共同完成屬於自己的紀錄片。(廖禹婷拍攝)

 

試圖跳脫框架,藉由影像看見新的可能

「紀錄新視野」的課程學員們來自不同縣市,年齡層分佈也橫跨國中到社會人士,雖然大家各自帶著與他人截然不同的故事前來,但從各組的拍攝主題當中都能發現一個共通點 -- 學員們都想跳脫某種既定想法,以嶄新觀點去重新詮釋某段關係或某種觀點。

像是從小被家人影響、因而曾經對來自越南的母親抱持負面印象的新二代林芳賢,希望藉由拍攝母親拉近彼此距離,不再只從其他親友口中去建構對母親的認知。

林芳賢的紀錄片作品《媽!妳變了!》相當特別,他從自己第一次參與這堂課時就開始拍攝,陸續拍下上課之後幾週時間內他與母親的互動,因為這堂課的關係,林芳賢與母親之間已經不再受其他家人的置喙,有更多單獨相處的機會。

「之前偶爾會跟家裡有爭吵,甚至我要來這邊上課也吵過一次,但媽媽有幫我說話,讓我覺得媽媽有在聽我的話,很像戰友。」林芳賢在記錄片最後更以自身之口說出,自己已經擺脫過去對越南母親的誤解,發現其實一直以來,母親對他的愛從來沒有變過。


越南新二代林芳賢(左)透過拍攝記錄片,終於與越南媽媽(右)在母子親情上破冰。(影片截圖)

林芳賢拍攝的記錄片作品《媽!妳變了!》。

另一位唐國程先生則因長期在「越在嘉文化棧」擔任拍攝志工,而開始接觸當地的東南亞移工,頻繁相處之下也漸漸發現,移工們與許多人普遍抱持的印象截然不同。唐國程期待在自己的影像作品中,能展現東南亞移工們在台灣致力推廣母國文化的一面,改變大眾過去對移工的刻板負面印象。

此外,分別身為菲律賓、中國新二代的兩位學生廖建豪、陳千惠,也透過拍攝記錄片而有機會重新凝視自己與母親之間的關係,對「家庭」這個極為私密的場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陳千惠巧妙地以台語作為旁白,並夾雜許多母親使用自己家鄉海南島方言說話的畫面,從語言這個面向,帶出千惠母親跨海來台後,所面對的種種文化差異,陳千惠說:「這個課程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大的收穫就是,我跟我媽媽的距離好像又更近了。」


「紀錄新視野」的課堂上,新二代學員(左一)向蔡崇隆老師(右一)分享他的記錄片拍攝企劃大綱。(廖禹婷拍攝)

阮金紅老師認為,本次課程大部分產出的影像作品是由新二代學員擔任主導者,這個現象讓她十分欣喜,「因為新住民跟新二代常受限於家庭因素,不太容易出來參加這種長期課程,更別說拍攝紀錄片了;但現在五部成品,就有四部是由新二代自己主導、自己實作,我覺得還滿開心的。」

另外蔡崇隆老師也提到,與新住民有關的紀錄片常以中文為本位,有時必須勉強新住民用自己較不熟悉的語言受訪,這可能也會對她們的表達與呈現產生某些限制, 他認為除了要鼓勵新二代成為主動的拍攝者之外,也要不斷鼓勵影像中的新住民主角們,勇敢用自己的「母語」說故事。

最後,由於學員們大部分的拍攝對象都是家人,除了能藉由實際操作而對紀錄片有更深入了解之外,學員們也有機會在攝影機的窗格之外,重新檢視與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促進良好的雙向交流與互動。

「紀錄新視野」課程宣傳海報。(取自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