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圖說:立青泰拳館創辦人兼館長羅勝炳(後排左三)與教練及選手合影。(Asuka Lee拍攝)
撰文、攝影/許若茵、Asuka Lee
談起來自泰國的外籍移工,您是否腦海中浮現出一群皮膚黝黑、個頭不高、成群結隊在工地或工廠辛勤工作的身影?但除了這些之外,您是否曾經在擂臺上,看過他們打泰拳那奮力激戰的一面呢?
泰拳(Muay Thai)是泰國的傳統搏擊武術,在現今社會已不僅成為泰國國技,更是一項風靡全球的運動,揉合了強健體魄、舒壓、防身等功效,近年來在台灣各地健身房也逐漸興起,而2018年6月的「異鄉擂台」桃園國際泰拳大賽,相信已讓許多人對於泰國移工拳手的態度改觀,並折服於他們在場上的精彩表現,但這麼多優秀的好手,若沒有適當的訓練基地,就算身懷驚人天賦也枉然。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要帶大家來認識這群泰國移工拳手們在台灣的家 -- 立青泰拳館,以及背後充滿人味的故事。
立青泰拳館的擂台旁,吊掛著選手們使用的吉祥環(蒙空),以及穿戴於手臂上的彩帶或飾物。(許若茵拍攝)
立青泰拳館外,兩名泰國移工在烈日下搭建「異鄉擂台」賽會使用的格鬥擂台。(許若茵拍攝)
立青泰拳館位於桃園市新屋區的郊區,從中壢火車站必須搭計程車才能到,交通不甚方便,此地的地標是一個偌大的魚池,拳館主建物就位於魚池畔,景色十分怡人。我們是在2018年5月19日造訪拳館,當時「異鄉擂台」桃園國際泰拳大賽尚未開打,一到達拳館時,就看到兩名泰國移工在烈日下搭建一個頗為龐大的鋼材物件,一問之下得知,這正是為「異鄉擂台」賽事所特別搭建的格鬥擂台。
「這群泰國弟兄們不止打泰拳很厲害,他們長期在台灣的建築工地工作,別說搭建擂台了,連這棟拳館的主建物也是他們蓋起來的。」台灣籍的立青泰拳館創辦人兼館長羅勝炳親自接待我們,被泰國移工尊稱為「大哥」的他,時常戴著時尚的墨鏡出現在各地大小泰拳賽事,然而硬漢般的外表下,羅勝炳深藏了一顆柔軟的心。
時間拉回20年前,羅勝炳經營的「立青企業」是一間專營蔬果批發與運銷的公司,當時他有位朋友在營造業工作,因緣際會下這名朋友商請羅勝炳為工地裡的建築工人提供伙食,工人裡有不少是泰國移工,因此從那時開始,他漸漸地和外籍移工結下不解之緣。
20年前的時空環境不比今日,社會氛圍對外籍移工比現今更歧視,政府也尚未顧及到移工的休閒娛樂與信仰需求,泰國移工們下班後總是沒有好的紓壓管道,只能聚在一起喝酒賭博,常常發生不受控的狀況,令人相當頭疼、也讓民眾產生偏見;然而看在與移工們稱兄道弟的羅勝炳眼裡,他深深了解其實他們內心都有相當多惆悵,包括離鄉背井出國的思鄉之情、擔心在故鄉的一家老小是否安好、又抑或聽聞女朋友、老婆跟別人私奔,無止無盡的苦痛無處發洩,只能透過一杯又一杯的黃湯解憂。
直到有一天,一名年輕的泰國移工一時想不開,從工地一躍而下,雖然自殺未遂,卻讓羅勝炳心痛不已,他決定要找些方法來幫助移工弟兄們紓壓解悶。
羅勝炳認為,移工來到台灣後缺乏正當休閒娛樂,但他們本身多數熱愛運動,尤其喜歡踢足球,於是他以立青企業的名義,召集一群泰國移工組成立青足球隊,不僅讓他們凝聚向心力,甚至還外出到全台各地去比賽交流,找回自信與快樂,足球隊的許多成員在台灣找到生活動力後,也慢慢的把他們沉封已久的另一項技藝「泰拳」拿出來重新鍛鍊,這群元老成員包括知名的「移工拳王」阿朋,以及立青泰拳館現任總教練沙蒙等人。
羅勝炳無償為移工們創辦立青泰拳館,背後有著一段動人故事,圖為羅勝炳在拳館內的「武德」匾額下留影。(Asuka Lee)
立青泰拳館內擺放著近幾年征戰大小賽事獲得的獎盃,以及泰國人的共同母親 -- 詩麗吉王后年輕時的照片。(許若茵拍攝)
2016年時,這群有志重新鍛練泰拳的移工們需要一個訓練場地,他們看上立青企業有一塊位於魚池旁邊的土地,認為這裡風景優美清靜,十分類似他們泰國故鄉鄉村的感覺,便向羅勝炳建議,希望能在此蓋一棟泰拳館供他們訓練使用。
蓋一棟拳館乍聽之下需要不少錢,不過羅勝炳笑說:「我只有出建材費用,後面都是他們自己蓋的。」前述提到這群泰國移工大部份都在建築工地工作,蓋一棟拳館對他們來說「跟吃飯一樣簡單」,於是移工們輪流利用休假日來施工,拳館從一開始只有一間鐵皮屋,到現在池畔旁的餐館、房舍、涼亭、訓練用擂台、甚至沙包都是由移工們自主興建的,羅勝炳與泰國弟兄們採取互信原則,拳手們覺得缺什麼他就負責出資,也不用到現場盯著看,過幾天新的設備就會自己冒出來。
立青泰拳館落成之後,移工拳手們對這個親手打造的家十分珍惜,平常除了訓練之外,還時常舉辦集體聚餐或歡慶泰國傳統節日,無形中也拉近了選手與選手之間的距離。
當日採訪結束後,筆者受邀留下與泰國及台灣拳手們享用泰式火鍋大餐,一群人在池畔旁的餐館有說有笑、十分愜意。(Asuka Lee拍攝)
立青泰拳館現任總教練沙蒙,已經來台近20年,一開始是當移工,後來他跟台灣太太結婚成為新住民,被羅勝炳延攬進入拳館擔任總教練兼場管,笑口常開的沙蒙天性樂觀、幽默開朗,之前曾去小學補校學了三年中文,能說一口流利的國語,也對人生充滿熱忱與泰然。
當年,沙蒙不像其他移工多半是因為家庭經濟因素來台工作,他笑說是因為他在家鄉太愛花錢,母親希望沙蒙能夠存錢,考量到語言等因素,決定來到台灣工作。沙蒙因為熱愛踢足球而結識羅勝炳,不過他說,他們都不稱羅勝炳為「老闆」(事實上他們當時的雇主也不是他),都稱呼他為「大哥」,羅勝炳就是他們在台灣的大哥,時時刻刻為他們著想,就像一家人般親近。
加入立青足球隊後,沙蒙當上了隊上主將,和隊上球員感情甚好,到了三年前,沙蒙也一起成為立青泰拳館的創立元老,小時候在家鄉時,他曾到表哥開設的泰拳館學習,後來因為家人反對與擔心而放棄,如今來到台灣,兒時對泰拳的熱情仍流淌在血液中沒有遺忘,雖然他因為踢足球造成膝蓋韌帶拉傷、無法再以泰拳選手身份上場比賽,但他也將這份熱情持續傳遞下去,擔任起總教練一職,還特別回國考教練證照,培育出更多優秀選手。
現在沙蒙和太太就住在魚池旁邊,在幫人捕魚之餘,偶爾整建拳館的設備,或是到拳館看看學員學習的情況。
熱情又樂天的拳館總教練沙蒙(左)從不以「老闆」稱呼羅勝炳,事實上兩人的關係更像沒有血緣的兄弟。(Asuka Lee拍攝)
立青泰拳館落成之後,吸引全台各地的泰國移工拳手前來,之後這些移工拳手在各地賽事打出名氣後,又吸引另外一批台灣選手前來切磋訓練,三年下來累積了不小的名氣,每到週末拳館都十分熱鬧,擠滿了慕名前來訓練的拳手。
華人武俠小說中常有所謂「門戶之見」,也就是某人如果先在甲門派拜師學藝後,就不能再到乙門派學武功,那泰拳界是否也有這種門戶之見?羅勝炳搖搖頭:「這裡沒有那種東西,我們不分國籍、不看出身,只要是想認真訓練讓自己變強的拳手,我們都歡迎。」拳館裡的教練、選手也不分台灣人或泰國人,大家都可以彼此切磋交流,一般來學拳的初學者,也不會在乎泰國拳手們的移工身份,大家訓練完後就勾肩搭臂,一起到池畔的餐館用餐。
由於立青泰拳的選手強、訓練紮實,不少來這邊訓練的台灣拳手因此實力突飛猛進,長期在此訓練的本土好手王泰為,更在2018年3月遠赴泰國打下「武術節世界盃泰拳錦標賽」冠軍(相當於泰拳界的頂峰),在賽場上舉起中華民國國旗,對此我不禁好奇問沙蒙總教練,如果他訓練出來的台灣選手擊敗泰國選手,會不會讓身為泰國人的他很尷尬?
「哪會尷尬,我反而很開心,因為訓練泰國人不困難,但如果訓練台灣人打敗泰國人,不就代表我這個教練很厲害嗎?」沙蒙一貫爽朗的說著。
立青泰拳館不分國籍,不問出身,只要是有志想學習泰拳的人都可以來。圖為泰國移工拳手朋猜(右)正在訓練一位台灣年輕拳手。(許若茵拍攝)
「如果當初不是因為來到立青泰拳館跟這些泰國選手們一起訓練,我的實力不會提升那麼快,也不會有後面的世界冠軍。」剛拿下冠軍腰帶沒多久的王泰為,採訪當天對我這樣說著。
身為立青泰拳館中極少數女性學員之一的黃佳璿,從小就像男生一樣血氣方剛,某次她去泰國旅遊時接觸到泰拳,此後便深深愛上這項運動,回台後便一直想找地方學泰拳。當時黃佳璿在網路上查到立青泰拳館有辦比賽,便親自跑來現場觀看,看了後深深被這裡的泰國教練及環境吸引,很快就報名來此上課至今,有時她也會帶著自己的小孩來拳館玩耍,移工拳手們也都把這位小男孩當成自己孩子一樣疼愛。
黃佳璿提到,她最喜歡這邊的理由之一就是沒有門戶之見,所有教練都是有教無類,只要肯學、肯練、不怕痛,都可以學習到最正宗的泰拳技術,雖然她笑說自己現在的功夫還是三腳貓,但只要來這裡感受氣氛就會很開心,每次週末到立青泰拳上課的期待,成為她消除平日上班壓力的萬靈丹。
身為拳館裡極少數的女性學員之一,黃佳璿(左)十分喜愛這邊的氣氛,也跟移工拳手們相處融洽。(黃佳璿提供)
雖然已經在國內泰拳界建立良好的口碑,但羅勝炳提到,目前立青泰拳館仍然面臨許多困境,像是經費短缺、沒有補助、導致舉辦比賽的預算受到限制…等,但他強調立青泰拳館會繼續努力堅持下去,除了要讓這群相親相愛的泰國拳手們有個避風港,更希望多加推廣泰拳,提升台灣選手在世界上的能見度。
採訪告一段落時,天色已黑,拳手們的訓練也差不多結束,當天天氣十分燥熱,三、四個泰國拳手突然玩心大起,紛紛跳進魚池裡游泳、划船、抓魚,漆黑的場景裡傳來一陣一陣笑聲,呼應了前述他們講的:這裡實在太有故鄉的感覺。
在我眼中,立青泰拳館沒有豪華的訓練設備、大牌的知名教練、便捷的交通方式、甚至連建築物本身都蓋的十分克難,如果沒有親自來一趟,真的很難想像它到底有什麼條件吸引各方高手前來切磋訓練。
然而實際走訪一趟就會知道,這裡充滿了濃得化不開的人味,以及跨越國界與門戶的故事。
「立青泰拳館」單位資料
地址:桃園市新屋區新榮路292巷口處(立青新榮魚池旁邊)
電話:(03)490-5614
臉書粉絲專頁:立青泰拳 Li-Chin muay thai
採訪當天晚上泰國拳手們訓練完畢後,突然玩心大起,紛紛跳進魚池裡沖涼。(Asuka Lee拍攝)